据宇博智业市场调研中心了解:雾霾天气频频来袭,全国各地各种“空气罐头”应运而生。“空气罐头”有人视为对多地堪忧的空气质量的嘲讽,有人称赞其创意独特。不可否认,空气罐头抓住了城市人群对清新空气需求这一特点。在空气罐头风靡的当下,空气营销是否应该进行到底?
空气罐头新概念市场走俏
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谈到贵州的空气质量时说,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12天后的3月20日,贵州省举行开发“贵州空气罐头”媒体见面会,对外透露,将开发“贵州空气罐头”创意旅游纪念商品。“做‘空气罐头’不是玩概念搞炒作,要出产品,作出受消费者欢迎的,而且是可持续畅销的特色产品”,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斩钉截铁地说。
贵州省旅游局推广“空气罐头”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并让这一概念产品再度火热。而打空气主意的不止贵州,福建、浙江、河南等地旅游部门最近也相继推出了“空气罐头”,一股空气旅游营销的旋风正在席卷全国。有意思的是,网友发现这些区域也曾为陆续出现的雾霾天头痛,以至于有网友就调侃:“卖空气罐头算贩毒吗?”
在淘宝网搜索可以发现,涉及“空气罐头”的在售产品共有85种,价格在50元—200元不等,但真正意义上的“新鲜空气罐”仅有十多种。其中包括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国井冈山、中国台湾、日本富士山、新西兰等地的新鲜空气。
事实上,“空气罐头”并非新鲜事物,最早把新鲜空气装到瓶子里当罐头出售的做法,是一位美国人在富士山旅游时萌发的创意,并且在日本产品化后非常畅销。宇博智业了解到,在国内,2006年就有商人策划销售“世界杯空气”,后因为工商注册问题不了了之;企业家陈光标也以公益形式卖过空气罐头。
打开市场或成产业难题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研究所讲师陈荣认为,“空气罐头”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随着罐头的销售流通,无论是炒作还是有实际市场需求,这一载体对提高地域知名度与关注度都很有博人眼球的效应。
但“陈光标好人饮品”企业品牌副总裁王利锋坦承,所谓的陈光标“灌装空气”实际上是从灌装工厂现场分装,易拉罐生产出来后,封盖即有空气进入了,那其实是灌装厂车间里面的空气。针对空气罐头的行业前景,王利锋持观望态度,在他看来,罐装空气当做环保文化的东西,去做去宣传是可以的,他对于这个缓解大城市里的空气污染,没有任何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在雾霾笼罩下,北京市政府拟投入7600亿元治理PM2.5。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及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如此大手笔的改善空气质量,待空气治理好了,是否空气罐头将会淘汰?
浙江农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老师孔邦杰介绍,空气中没有那么多植物精气,污染物和粉尘肯定有,要到空气质量好的山上去采集。孔邦杰表示,不同的地方,植物群落不同,因此当地的植物精气也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对人体有用空气成分就可以进行开发,产生经济效益。
环保行业报告请查阅宇博智业撰写的《2014-2020年全球环保材料行业市场趋势与投资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空气罐头”是反讽也是警示
苏轼在其《前赤壁赋》中的话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清风与明月,空气与阳光,本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无处无时不在的无价资源。但在今天何曾变得如此稀缺,“好空气”成了有价的商品,引得人们如品尝饕餮盛宴一般争先恐后“品尝”空气?这或许与大气污染使得好空气成为“稀缺资源”有关。
大家都明白,“空气罐头”对于改善人们呼吸状况并没有实际意义。正如此前“空气罐头”项目的先例,大多是作为一种行为艺术的概念产物,目的是借此强调空气污染的严峻性。我国“空气罐头”的出世,折射出的也正是生态环境的危机。阳光、空气和水,这3种生存必需品本都是免费的,毫无稀缺性可言。但当全国频繁遭遇雾霾围困,清新、干净、健康的“空气罐头”也有了自己的市场。
从“空气罐头”里,读出的是身处空气污染的尴尬与苦涩,“空气罐头”的价值所在也正是从中悟出敬畏自然、和谐发展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讲,“空气罐头”可以有,也有其积极作用。无论是“空气罐头”的生产者,还是购买者,应该要明白的是“空气罐头”卖的是概念,是为了借此提升公众保护环境、敬畏自然的理念,守住青山绿水才是“空气罐头”最大的倚仗。
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做好“空气罐头”,还得在“罐头”背后下功夫,要有可持续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才能守住优势,才能长久地发挥优势,这也才叫优势。据宇博智业了解,日本富士山“空气罐头”热销多年,注意力可不全在“罐头”上,而是改进工艺、改善产业结构、限制排污,是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得日本首都东京的PM2.5值多数时候只有十几微克/立方米。共同行动起来,携手致力环保,这才是“空气罐头”长久保鲜的真正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