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种植油菜农民的利益,稳定国内油脂价格,在油菜主产区启动了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该政策在持续实施7年后,在2015年新产油菜籽上市前停止执行,改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收购。这意味着油菜籽临储收购政策被取消,油菜籽及其产品开始进入去政策化阶段。
“短期来看,政策调整对国产油菜籽贸易商、油厂和农民产生的影响较大,对油菜籽下游产品的终端用户还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沿海以进口油菜籽和大豆为压榨原料的油厂而言,政策调整几乎没有对其产生任何影响。”上海植物油料、油脂贸易商文世伟告诉记者,受政策调整影响,当前国内油菜籽产区农民和产区油厂形成了“对峙”局面,农民不卖和油厂不收现象在产区普遍存在,这是市场各主体还没有适应政策变化后的市场环境所造成的。而沿海油厂由于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均不受政策调整的影响,加上很多油厂的产品已通过期货点价的方式销售到了9—10月,其对政策调整反映冷淡,但对于政策调整后市场可能出现的新格局和新变化却是十分关心的,一些油厂对此还做了专门调研。
据油菜籽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记者同部分油菜籽贸易商、加工商和产区农民进行沟通时了解到,油菜籽临储收购政策调整以后,市场普遍认为未来我国油菜籽及其产品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油菜种植面积和油菜籽产量将大幅下降。
二是油菜籽加工企业将发生分化,如农村榨油作坊和浓香菜油生产线数量可能会继续增加,成为国产油菜籽加工的主力军,而大型油菜籽加工企业将被迫转型,大量中小型油菜籽加工企业可能会破产倒闭。
三是油菜籽进口量将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进口油菜籽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四是临储菜油库存量庞大,出库销售的紧迫性将使得国内菜油供应长期保持充裕局面,进而会制约菜油价格大幅上涨。
五是菜粕供应量将减少,饲料业和养殖业对菜粕的依赖性将会降低。特别值得市场关注的是,油菜籽期货市场将会越来越活跃,菜油和菜粕期货市场活跃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但国产菜油和菜粕参与期货交割的数量将不断减少。
“受收购价格走低和种植油菜收入减少的影响,在新的作物季农民调减油菜种植面积的可能性很大。”焦好林认为,油菜籽收储政策的调整不但会影响到产区农民种植积极性,而且还会让产区油菜籽产业链上的各市场主体选择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针对油厂来说,大中型油厂即使愿意收购国产油菜籽并以此为经营主业,但可能会面临无原料可收的尴尬局面,今后这些油厂以进口油菜籽、进口大豆及国产棉籽等为加工原料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进口油菜籽又面临政策限制的问题。据焦好林介绍,当前有一些大中型油厂已开始购进加工浓香型菜油的设备,这是其生产转型的一种尝试,最终能不能闯出一条生路还有待观察,毕竟浓香型菜油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其市场需求量相对大中型油厂的生产量而言比较有限。
如果说大中型油厂有实力转产,那小型油厂面对原料短缺的局面可能只有关停这一条路了。但一些更小型的油厂则可以利用区域优势专业加工国产油菜籽,并把产品销售给当地消费者。在焦好林看来,今后以国产油菜籽为加工原料的小型油厂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打品牌,只有把加工的菜油质量搞上去,并保证是百分之百的非转基因菜油,那这些油厂生存下来也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长江流域和云、贵、川,以及青海等地的居民喜爱食用国产浓香型菜油,市场需求增长量比较可观,而且市场价格也高出转基因菜油一大截,如国产非转基因菜油价格每吨经常高出转基因菜油3000元以上。今后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以国产油菜籽为加工原料的油厂的日子也许会更好过。
“国产‘三菜’减少将为进口‘三菜’腾出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沿油地区以加工进口油菜籽为主的油厂包括加工进口大豆的油厂肯定会借机扩大市场份额,它们之间的竞争会加剧,北方一些沿海地区也可能会扩建新产能项目。”文世伟认为,今后国内“三菜”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涨跌和油脂、油料进口数量的增减、成本的高低将密切相关,国产“三菜”的话语权肯定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