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公布了截至2015年底的全年业绩,在营业额减少19.1%至83.79亿港元的同时,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额为3.79亿港元,同比2015年大幅下滑超300%。这是达芙妮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近几年,去加盟化、转战直营是达芙妮的战略之一,然而就目前看来,这一战略收效甚微。
事实上,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包括百丽、星期六在内的国内多个女鞋企业目前正遭遇增长瓶颈。业界人士称,由于目前实体店租金、人工成本上涨,再加上鞋类市场饱和、需求疲软等情况,鞋类品牌实体店或将面临洗牌。
对此,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中国纺织行业标准制定委员龚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达芙妮那种关店的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亏损问题,反而会让公司的整个销售渠道缩窄,要实现自动化,减少成本,这才是最主要考虑的。”
与喧闹的街区相比,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达芙妮销品茂店则显得相对安静。
日前,记者来到达芙妮的店门口,最引人注目的是孤竖在商店正中心促销招牌,上面最新的促销信息写着“踏青与‘妮’同行,全场149元起,第二件立减50”。
达芙妮店员告诉记者:“今年的生意不太好,来逛的人还是很多,但是销售情况却有明显下滑。”究其原因,该店员坦言:“主要是公司的优惠力度和其他品牌比起来并不算大,优惠的活动也没有往年多,导致消费者前来购买的积极性不高,销量也就上不去。”
另一方面,缺货断码也是销量不佳的原因之一。都说如今传统行业库存积压严重,但在该店员看来也是视情况而言。“一些热销单品在发货的时候本身就缺码,且联系厂家也迟迟没有补货,消费者喜欢的款式却买不到合适的码号自然会去别家再看。而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款式则库存量大,产品积压,导致新款更新速度放缓,销量也不如从前。”
3月29日晚间,达芙妮公布了其截至2015年底的全年业绩,在营业额减少19.1%至83.79亿港元的同时,其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额为3.79亿港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超300%。
达芙妮方面表示,集团表现逊于预期是受以下因素影响:市场环境不利、飘忽反常的天气包括延迟的夏季及异常温暖的冬季、随通胀上升的经营成本、负面经营杠杆效应增加等。
《2016-2021年女鞋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除了达芙妮,中国女鞋市场格局的“大牌”中,星期六、百丽的情况也不太好。星期六上个月底发布的2015年业绩快报显示,其期内营业收入为16.19亿元,同比下降7.94%。千百度3月15日也公布了全年业绩。其去年减少了33家表现欠佳的自营零售店、65家第三方零售店。
现在各行各业的商业形态都在发生改变。在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李海兵看来:“达芙妮品牌对当下和未来市场没有做出一个正确方向的判断。都说传统行业受到互联网冲击,但是据我了解其实把线下功课做好,把产品做好,这也是可以抵御亏损局面的一个有效途径。”
李海兵认为,目前中低端女鞋市场同质化严重,品牌个性化较差,只好靠价格战来吸引顾客。
在数据的比较中不难发现,达芙妮公司加盟体系逐渐减量。2012年,达芙妮全年关闭加盟店113家;2013年,达芙妮减少加盟店114家,增加直营店64家;2014年,达芙妮关闭了174家加盟店,同时开设了257家直营店;截至2015年12月31日,达芙妮集团拥有核心品牌销售点5597个,包括5056家直营店及541家加盟店,加盟店占比不足10%。而在达芙妮初创时期,其加盟店的比例则约为80%。
此外,记者查阅其2015年营运季度公告发现,四季度达芙妮集团净关店数量超过了前三季的总和,达到了405间(384间直营店和21间加盟店),全年集团净关店805间(692间直营店和113间加盟店)。
事实上,关闭业绩不好的店面无非是企业出于及时止损的选择,关掉不盈利的店面会明显降低商品库存、人工成本以及投资回报率,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够经营好、有效率的店铺上。近几年,去加盟化、转战直营是达芙妮的战略之一。达芙妮在主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关闭加盟店意在将渠道统一化,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从而提高营收和利润。
记者发现,因市场情况进一步转差,其已经采取过诸多措施,包括关闭亏损店铺、精简人员、迁移工厂以及加紧处理存货水平等。在门店上,达芙妮去年净减少827个销售点。但从达芙妮当前的业绩来看,转战直营关闭大量加盟店并没让业绩有所回暖。
“关店只是精简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的一个结果,从根本上避免不了业绩下滑的趋势,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源,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中国纺织行业标准制定委员龚龑向记者坦言:“达芙妮那种关店的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亏损问题,反而会让公司的整个销售渠道缩窄,要实现自动化,减少成本,这才是最主要考虑的。” 龚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