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原油行业分析报告 >> 国际原油市场分析:利空因素来袭 产油国各怀心思

国际原油市场分析:利空因素来袭 产油国各怀心思

2016-09-14 10:19:44报告大厅(www.bptrips.com) 字号:T| T

  原油市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由熊转牛”,短时间内先下跌21%,再在更短的时间里上涨22%,国际油价在6月以来的“任性”走势耍足了个性,但其跌宕起伏的“过山车”行情可能将成为常态。

  业内人士分析,沙特和俄罗斯发表了联合声明且沙特8月产量降低,市场对冻产前景表现出怀疑与恐慌,一方面是美国页岩油以及伊朗增产的“虎视眈眈”,另一方面是科威特、伊拉克的“各怀心思”,这令油价几乎进入迷离状态,随着原油市场需求的转弱,油价预计会再次转头下跌。

  危机四伏 “加息+冻产”或来袭

  近期,商品市场原油上演的多空对决行情可谓跌宕起伏,瞬息万变。受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拖累,国际油价一路下探至每桶40美元的低位,累计跌幅超过20%。可是还没等空头欢喜,一波上涨又将油价拉回到每桶50美元,大涨逾20%。多空双方伺机而动,静候能够发动新一轮攻势的“东风”。

  受多重利多因素的影响,原油期货自8月初起迎来一波“小牛市”行情。截至8月20日当周,NYMEX原油期价当月累计涨幅逾25%。随后经过为期10天的震荡下行走势之后,9月5日原油多头再次发动一轮攻势,原油期货主力四日累计涨幅超过6%,正当市场预计原油“牛市”行情到来之时,原油却被“黑色星期五”绊倒,当日回吐前四日过半涨幅。

  方正中期隋晓影认为,石油输出国(OPEC)对冻产协议的炒作是维持前期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逻辑。上周五的原油大跌主要是多头获利了结及空头回补造成的,受市场投资资金的情绪影响较大。由于近日美联储官员发布的偏“鹰”言论使得美联储9月加息预期升温,导致美元走强,而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自然会走弱。

  9月9日,美国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表示,更长时间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令劳动力市场过紧,从而将迫使美联储大幅加息,而等待太久则存在风险。该言论转变了市场的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瞬间升温。

  长江期货研究员冯宇认为,目前原油市场上一波利空因素正在袭来。首先,美联储官员鹰派发言令市场恐慌,美元应声走强令大宗商品集体回落;其次,美国能源信息署上周发布的原油库存下降的利好也在库存逐渐回升预期中被消耗;最后,美国原油消费高峰结束,炼厂进入检修期导致原油过剩局面凸显。

  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1月曾预计今年会加息4次。市场关于收紧政策的坚定预期,已被一系列喜忧参半的美国经济数据削弱,这些数据包括8月就业增长放缓及服务业失去增长动力的迹象。然而,近期的言论再次说明,鉴于美国失业率低于5%,且英国退欧公投对全球的影响已消退,9月21日的议息会议是有可能加息的。

  冯宇还指出,从CFTC公布的持仓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当周,基金经理增加美国原油期货空头头寸和期权合约34954张,基金经理多头头寸减少1.9%,净多头减少19%,反映了市场缺乏油价突破每桶50美元压力位的信心。

  “导致前期原油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和沙特的‘冻产协议’所致,但由于伊朗等其他主要产油国并未签署相应协议,且总体上看,全球实体经济尚未实质性好转,这是导致原油市场近期冲高回落的主要原因。”格林大华研究所所长李永民表示,目前来看,全球实体经济低迷、美元升值预期是抑制原油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此外,原油生产国在限产问题上缺乏较一致的行动,也会对油价上涨形成抑制。

原油

  冻产协议 料成一纸空文

  自沙特发布将会通过“冻产协议”稳定油价的声明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飙升至每桶49美元的上方,当周更是创下4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虽然市场对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产油国是否能在9月26日至28日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会议上达成“冻产协议”表示质疑,但石油主产国的“一举一动”还是牵动着市场投资者的神经。

  从2014年开始,全球原油市场就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原油价格从每桶100美元的高位一路下跌至26美元的低位。这样的价格是原油生产国难以忍受的,如何稳定原油价格成为原油主产国致力实现的目标,“冻产协议”是主要措施。隋晓影表示,如果想要解决油价过低的问题,那就必须对原油市场的供给进行调节,“冻产协议”的切入点就是对产量较高国家的原油产量进行限制。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国际事务主管Mohsen Ghamsari表示,伊朗的石油产量一旦恢复至2012年制裁前水平,伊朗也将会同意冻结石油产量,而这一制裁前水平略高于400万桶/日,预计伊朗将在2016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将产量恢复至上述水平。数据显示,伊朗8月份的石油产量从7月份的362万桶/日微升至363万桶/日。据外媒报道,OPEC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伊拉克8月份的原油产量则从7月份的460.6万桶/日升至463.8万桶/日。此外,科威特8月份的石油产量也从295万桶/日升至298.7万桶/日。

  对于此次“冻产协议”能否如期实现,业内人士表示出较大疑虑。李永民认为,“冻产协议”较难实现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主要原油生产国对原油财政的依赖程度很高,在当前各国财政收入不佳状态下,各国都不会真正限制原油生产和出口;二是页岩油开采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不断推出,这对传统的石化能源市场形成冲击;三是从目前来看,签署“冻产协议”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和沙特,尽管两国原油产量都很大,但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家在国际市场出口份额也不容小视,如果这些国家没有参加“冻产协议”,现有的“冻产协议”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他指出,伊朗可能是“冻产协议”实现道路上的最大阻碍。过去伊朗受到美国的贸易封锁,原油出口基本为零,加上原油存储量大及连年战乱造成较大的财政赤字,伊朗在短期内通过原油出口改善国内财政收支的愿望很难让其实现减产动作。

  “达成‘冻产协议’的意义不大,而达成限产的概率较大。”华泰期货研究员陈静怡表示,对于“冻产协议”其实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能不能达成,二是达成之后有没有实质性的效用。由于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处于低位,让其实行冻产的可能性不大;要是“冻产协议”真能实现,伊拉克、伊朗的产量必须增加到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因此短期内“冻产协议”对原油价格影响有限。

  “‘冻产协议’涉及的国家太多,每个国家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因此想要达成一个令每个国家都满意的协议,难度加大。特别是在伊朗今年年初才被解禁的情况下,实行减产的意愿较低。”隋晓影表示。

  俄罗斯近日表示,虽然俄罗斯愿意加入“冻产协议”以稳定石油市场,但在此之前,欧佩克必须就“冻产”达成共识。然而,从欧佩克内部来看,分歧仍旧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界就“冻产协议”能否最终达成猜测不休的同时,全球主要产油国的产量却一直处在历史最高水平。有经济学家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主要产油国就“冻产协议”达成一致,也不会对全球原油供给面带来很大冲击。

  原油下跌 商品集体“摔倒”

  国际原油经历“黑色星期五”,国内大宗商品氛围也一片黯淡。9月12日,国内大宗商品几乎全盘下挫,“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龙头’品种,是其他商品价格的风向标。”隋晓影表示,但从今年大宗商品的走势来看,价格风向标的作用却不明显,尤其是对其下游化工产品的影响。而国内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黑色系”也走出自己的“风格”。

  陈静怡认为,原油处于多数产业链的上游,其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商品的运输成本及生产成本,对其他商品的价格带来较大影响。从大的周期来看,原油与大宗商品的走势较一致,但短期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走势可能会呈现分化。

  展望后市,宝城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对于原油而言,其价格下跌一方面暗示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对工业原材料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其价格下跌也会使得部分产品成本下移。因此,原油价格会在夏季消费旺季结束之后再次下探。

  隋晓影认为,目前来看,“冻产协议”对原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如果9月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非正式会议上没能达成“冻产协议”,预计会对市场情绪造成一定冲击,进而拖累原油价格。总的来说,如果有实质性的行动,油价有可能升至每桶50美元上方;但如果没有,每桶50美元将会是压力位。

  冯宇认为,供给方面情况还需等待9月产油国举行的非正式会议的最终情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求方面的弱势是较为肯定的,此外,汽油等成品油高位库存的问题也有待化解。因此,短期内油价会在40至50美元区间震荡运行。

  对于冻产协议可能带来的影响,法国外贸银行石油分析师Abhishek Deshpande认为,此次会议能否达成“冻产协议”依然让人存疑,原因是沙特坚持要求伊朗必须参与此次协议;而如果不进行“冻产”,预计今年油价依旧会保持低于50美元/桶的价格。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原油及天然气研究主管Scott Darling表示,9月底即将召开的OPEC非正式会议达成“冻产”共识的可能性仅有20%,预计届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下跌至每桶40美元。而考虑到原油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在持续,预计国际油价年末仍存在较大下行风险。

  资产荒下商品配置正当时

  “预计本轮美元升值周期将持续至2018年,虽然主升浪已过,但升值周期尚未走完,后期仍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宏观研究员李超12日表示,在全球经济难以很快复苏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出现反转,从长期看,现在是建仓黄金的好时机。

  数据显示,反映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文华商品价格指数今年累计上涨近15%,而在这一轮大宗商品上涨过程中,黄金、白银令市场瞩目,今年以来国际金价、银价分别累计上涨超过25%和38%。

  6月以来,全球货币宽松仍在继续。6月至8月,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英国及新西兰央行先后降息。同时,随着货币宽松的边际收益递减,各国开始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李超表示,目前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已有限,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可能不会出现。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只是反弹而非反转,主要逻辑是美元升值周期对全球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影响。国际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会有较好表现。8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时点依然不明。长期来看,2018年美元升值周期才能走完,黄金价格将迎来爆发期。

  在目前“资产荒”背景下,大宗商品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资产配置荒时期,同时市场利率也在下行,国内投资者可以到境外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境内外资产配置来平滑收益率波动。”华宝兴业高级产品经理徐蓓蓓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原油期货产品,而原油ETF基金是跟踪原油价格的利器,单从它的投资方向上看,跟踪的效果不错。

  在李超看来,国际原油市场有很多做市商,他们影响价格的能力非常强,要关注这些做市商的动向。在资产配置荒和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下,资金疯狂涌入债市,利率下行已成为全球趋势,短期内逆转的可能性较小。

  李超表示,我国年内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铁矿石、螺纹钢、焦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将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基建的支持,会有较好的表现。原油方面,从供给层面看,此前沙特外长表示对产油国本月达成冻产协议持乐观态度,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呼吁达成协议。9月5日,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沙特石油部长与俄罗斯石油部长在G20杭州峰会期间表示,两国可以限制产量。而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形势仍然整体低迷,新兴经济体对原油需求的拉动动能仍然不足。

  针对国内投资机会少的现状,徐蓓蓓认为,国内投资者可以到境外去配置资产,对冲人民币走弱风险的同时可以挖掘更好的投资机会。“东方”不亮“西方”亮,可以通过全球资产配置来平滑收益。

  美联储加息对大宗商品利空作用明显

  美联储加息“靴子”迟迟未见落地。不过,美联储官员频频放出的“加息”口风却着实频繁搅动市场情绪。国都期货经纪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屈晓宁13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如果美联储9月加息,大宗商品市场势必难有起色。

  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姜兴春表示,美联储如果在9月份加息,无疑对大宗商品市场利空作用明显,一是大宗商品和美元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美元走强则大宗商品正常下跌应对;二是美联储加息说明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美股正常状况上涨应对,资金大量流入美股,黄金避险作用弱化,风险投资将超过避险资产和商品资产收益,资金流出加剧大宗商品调整压力。

  姜兴春还指出,加息对大宗商品的利空是中短期的,大宗商品尤其原油经过调整以后,将受益于全球经济改善,美国持续加息过程也是对经济复苏的确认,复苏的经济环境有利于需求改善。整体来看,短期影响明显,长期影响有待观察。

  分析师刘心田认为,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实质早在8月已有征兆。之所以原油8月下旬从接近每桶50美元的高位回落至月底的每桶43美元,与加息预期带给市场的利空不无关系。

  刘心田指出,美联储加息已成为一只将落未落的靴子,落地只是时间问题。目前流动性过于泛滥,美联储加息对全球经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推测,美联储的加息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都会产生连带影响,包括中国在内,即便短期内中国不会跟随加息,但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将走低,这也会对商品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他预计,如果美联储9月加息确认,中秋节或成为近期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分水岭,动力煤、焦炭、铁矿石等品种将出现较大回调。而对于原油,鉴于其已部分提前消化利空,走低的空间或不会太大。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如果9月份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引发市场新一轮动荡:一是全球美元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会上升,从而使得依靠宽松货币政策和低利率定价的资产价格需要重估;二是美元流动性回流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和非美国家被迫加息或加强资本管制遏制资金外流压力,从而导致经济活力下降,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风险。

  他表示,以原油为例,石油美元会继续收缩,原油价格在页岩油钻井增加、冻产协议达成困难和夏季旺季过去,叠加美联储加息的去金融化,这都意味着原油价格面临新一轮下跌。而黄金可能在短期因对冲其他资产价格下跌中暂时持稳或冲高,但稍后也因持有成本的增加回归跌势。更多相关行业分析请查阅《2016-2021年原油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