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也可以称作“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所有其他的市场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所以,消费品市场是社会再生产中最后的市场实现过程,它体现了社会最终供给与最终需求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品行业市场分析。
据宇博智业《2016-2021年中国消费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8%,为全国倒数第一。天津增速7.3%,排倒数第五。上海为倒数第六,增速7.9%。广州和深圳的增速也不高,前三季度分别只有8.8%、7.9%,在全国靠后。
这与中西部以及一些东部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重庆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3.1%,为全国第一。成都增速为10%,南京(1-8月是10.8%)和杭州(1-9月10%)也有两位数增长。
报告分析,一线城市前几年消费发展速度很快,现在不要追求规模而要追求品质和品牌。另外,一线城市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外迁,都影响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
一线发达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超低,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据报告显示,北京2013年、2014年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8.7%、8.6%,在全国排名靠后,是罕见的个位数增长。2014年北京、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8.6%、8.7%,为全国倒数第一、第二名(按省市自治区排名)。
2015年和2016年前三季度,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进一步下滑,分别只有7.3%、4.8%。上海同期也不高,分别为8.1%、7.9%。广州、深圳、天津也一样,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增速为7.3%。
与东部的杭州和南京、西部的重庆、中部的武汉相比,这些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13.1%,全国第一,其中9月为14%。
为什么发达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低?
报告分析认为有两个原因,原因一:
北上广深经济发展水平高,这些城市早已经过了生存消费的阶段,进入到享受型发展阶段,虽然增速慢,但是总规模大。
“人们把主要的支出用于服务型消费上,他们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说,北上广深等城市用于吃穿的占比低,但是总规模、人均远远高出其他地区。
根据北京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2016年上半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6.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4018.3亿元,同比增长11.8%,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不高,总量却很大。以2014年为例,京沪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都突破了9000多亿元,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都只有4000多亿元。即便是总量较大的重庆,也只有5700多亿元,仍与京沪差别较大。
报告分析,北上广深这些地区的消费结构比较成熟,第三产业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消费结构比较稳定,新兴的消费的动力还没有形成,因此一线城市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慢。杭州、重庆等二线城市刚刚进入高速成长阶段,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原因二:
另外,一线城市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外迁都影响了社会消费零售品额的增速。
京沪因为大城市问题突出,目前房地产实施严格的限购限贷措施,另外北京汽车实施摇号,上海则实施牌照拍卖,都影响了汽车和房地产的消费。
此外,北京的商贸批发零售业在快速向外疏解。2016年上半年北京调整疏解市场25家,疏解商户1.23万户,这些主要是服装批发和零售市场。
京沪因为汽车销售增长慢,影响了汽油等消费。重庆今年1-9月餐饮零售额增长14.2%,服装类销售额增长9.9%,汽车消费额增长18.7%,石油及其制品消费额增长了21%。
报告分析认为,汽车限购对用油可能有所影响,京沪等地高房价也抑制了消费。房价这么高,肯定是要通过节衣缩食才能实现买房。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在全世界都是很高的,所以肯定会影响消费。
要改善消费品行业现状,一线城市下一步要尽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动能,比如体育、教育、文化等方面消费,同时国家也应当合理引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