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石材行业发展现状来看,过去几年来,石材市场已连续处于不景气状态,全国的石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实际产量几倍于市场容量。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石材行业内部面临新一轮洗牌。“春江水暖鸭先知”,8日至11日在水头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吸引海内外超过800家石材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前来参展,为观察行业最新动向提供了良机。
据最新石材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近两年,国内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普遍疲软,处在上游的石材产业明显感到“有劲没处使”。产业困境中,水头生、水头长的“老牌”石材公司华辉石业却实现了同比去年超过30%的业绩增长。
“这要归功于我们所处的石材产业‘新常态’。”福建省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小毛分析说,“石业‘新常态’下,生产不规范、经营能力不足的小型厂家退出市场,经过洗牌后的品牌大厂反而发展地更好。”
“石业‘新常态’带来很大机遇,但机遇不是天上掉馅饼,企业还是要凭好眼光、真本事去拼、去争。”潘小毛说。
华辉石业便抓住了“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在马来西亚、迪拜、西班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立分公司,在发展自身业务、扩大公司影响的同时,还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如果说华辉石业等“老牌”大公司在石业洗牌中逆势而起、重新布局,那么错失行业“黄金期”的“新玩家”要如何借机“抄底”?
同样前来参展的厦门石商科技有限公司并非一家典型的石材企业。公司去年年底刚刚注册,便遭遇石业“寒冬”。然而,一款创新“轻量”产品,却帮助公司慢慢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
从国际市场看,虽然总体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但复苏步伐还不够快,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中国石材业面临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巴西等主要石材出口国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石材厂家可以尝试去改变一些原有的运营模式,让厂家“起死回生”。凭借创新科技,在传统行业洗牌过程中定位、发掘新的细分市场,从而取得企业生存发展,丰富市场内涵,这是石材行业“新玩家”逐渐走出的一条“低开高走”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