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已是业界的共识。无论从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还是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年汽车产销已经稳居在2000万辆以下,亦或是中国已近3亿辆的汽车保有量 等,就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后市场蕴藏的巨大财富空间。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2016年分析内容如下。
在资本和互联网“野蛮人”眼中,汽车后市场是一个“尚未穿鞋”的市场,巨大的蛋糕吸引了巨头们的争夺。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汽车的保有量突破1.7亿辆,2015年汽车的年销量为2459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计,2016年中国汽车的销量增长约为8%,且接下来几年基本维持在6%~8%的增速。
每辆汽车维修、保养的需求都是刚需,2015年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就已达到8000亿元,“我们发现,在保修期内的汽车,70%的车主会选择在4S店做维修保养,但保修期外,70%的用户从4S店流失。”北京北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磊说。目前车主们的车平均车龄在3.5年左右,未来“高龄车”“二手车”车主们更加愿意选择非4S店渠道维修保养,因为性价比更高。2016-2021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判断,汽车后市场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20%,今年市场规模就将达到万亿元,未来5年或达到两万亿。
中国汽车后市场有这样六个趋势值得关注:
2009年,汽车爆发式增长在今后几年将完全进入后市场,配件、服务需求强劲,而4S体系过去5年增长乏力,满足每年新增的2000万的增量已经力不从心。一线城市限购限行限外迁等政策导致北上广等城市的二手车价格下跌,一二线城市新车多,4S体系强大,而三四五线市场老旧车型将不断增多,车主购买保险意愿低,保养不及时,维修力量薄弱,后市场在这里有很多创新机会。此外,高档车市场份额在增加,这类车主消费慷慨,专修此类车型的商业机会不容错过。大量涌现的报废车使得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商机提前出现。
随着车联网落地,汽车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虽然可能导致故障率增加,但更重要的是,主机厂借助车载电脑和传感器,可以预先判断故障,这会大大降低非正常故障的发生率。
保养和维修的智能化、个性化会改变现有的4S服务模式,但前提是厂商愿意迈出这一步。与此同时,由于车辆正越来越像一个会跑的电脑,这使得它发生故障的概率在增加,智能化、及时的维修服务变得重要——车主对车联网系统的软件服务要求、频率,可能高于对车辆本身的服务要求,大量的抱怨可能由此而来,主机厂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过去10年,中国后市场车间里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更多高科技诊断设备,比如车载电脑诊断仪、四轮定位仪、专用示波器、专用电表、尾气检测仪等等,4S体系普遍已经具备电子配件目录、网络化维修资料、智能诊断系统,一些厂商已经具备了远程诊断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车主对线上服务咨询、询价、发现最优服务商的需求在增长,这使得很多风险投资开始向后市场的O2O投资。主机厂、汽车门户和垂直网站、中小创业者都已经在尝试建立自己的O2O网站,试图建立配件商、服务商、车主的B2B2C平台,由于服务的非标准化,这类平台会受限于区域,短期内恐怕都难见全国性的成功范例。
随着新车销售放缓,主机厂的4S扩张也遇到瓶颈,盈利能力下滑困扰着大多数4S店总。由于配件供给受制于厂商,4S店内的服务盈利能力必须定位高端用户群,这部分用户的品牌敏感度很高,虽然售后服务可能会贡献50%以上的利润,但如果未来不走向互联网,4S的售后基本无力进行服务品牌营销。另一方面,过去10年多数全国性的快修连锁都告失败。但互联网在客户、服务商、竞价等领域可以发挥资源集约化优势,这使得困扰后市场的众多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由于已经质保期外的存量汽车规模已经大于新车和质保期内车辆,而这部分车辆的服务需求更强,互联网连锁服务体系一旦成功,有可能逆转5%的4S店获得50%的后市场服务利润的现状。
过去10年,的士、商用车车队、公务用车等非私家车的服务是以垄断性的定点维修或者集团采购方式完成的,由于供需双方地位部队等,或者由于公务车由政府或者机构买单,都使得这部分的服务利润极高而公众并不知晓,创业者难以参与竞争。但随着整个社会对公平、透明的要求增高,专业的服务机构会更好地满足这类专业车队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物流卡车车队规模扩张,比如诞生1万辆卡车的物流车队。随着共享汽车、租车公司规模扩张,都会使的服务于这类专业车队的机构有全新的商业机会。
过去10年,由于新车市场高速增长,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开足马力为主机厂提供OEM产品,对后市场采取了传统B2B零部件销售模式,由于批发商的存在,零部件生产企业对终端用户的需求一无所知,这就给了一些无缘OEM的零部件小厂生产“高仿”件的机会。比如途观一上市,就有零部件公司高价买来一辆拿回去拆解,仿制出齐全的附件和配件,比主机厂更迅速地进行市场铺货。哪款车型热销,这类小型零部件公司就会购车拆解仿制,能否在市场上买到某款车的高仿附件已经成为判断一款车热销与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