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市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发展强劲,过去我们重建设,轻服务管理,虽然利用国家扶持政策配套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站162处,但是服务运行仍跟不上,农户在使用、维修管养上不满意,实际发挥项目效益不高。突出问题是服务站农民技工有偿服务机制运行不正常,技工生活无保障,造成项目发挥效益不明显,影响到该项目 的发展。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体系和服务站技工队伍人员稳定上给予资金扶持,保障技工队伍人员生活出路,切实解决他们实际困难。沼气建设是一项 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是利国利民利社会的事业,各级地方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支持这项事业。其建后管理要经历初期由政府主导,最终走向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服务体系运营管理好坏一靠技术、二靠规模,三靠专业队伍。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后期运营管理,要培养专业化、规模化、系统化的运 营管理企业。政府应根据工程发挥的作用及成果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促进沼气后续运营管理队伍的快速发展。
眼下,在各地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在国内掀起一场全民抗霾斗争,部分农村地区以煤炭、薪柴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因利用率低、无减排措施,被监管层列为重点整改的领域。在推进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下,沼气推广应用有了现实意义。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日前联合印发《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十三五”期间农村沼气工程总投资500亿元,促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地区沼气消费受益人口达2.3亿人以上。
《规划》指出,新建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72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3150个,认定果(菜、茶)沼畜循环农业基地1000个,供气供肥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并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撑与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体系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2016-2021年中国沼气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建立多元化沼气投入机制亦是此次新规的亮点之一。《规划》提出,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创新政府投入方式,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采用投资补助、产业投资基金注资、股权投资、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对沼气工程建设给予支持。
在综合利用水平方面,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的建设成果得到巩固,相关工程得到修复,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功能效益得到优化提升。在“老少边穷”且农户还有散养习惯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户用沼气,在中小型养殖场密布地区有序发展中小型沼气工程。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新增池容2277万立方米,新增沼气生产能力49亿立方米,达到207亿立方米;新增沼肥2651万吨,按氮素折算替代化肥114万吨。
此外,为加大农村地区沼气设备的推广应用,《规划》对扶持力度予以了肯定。具体包括,究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强制性资源化处理制度。完善促进市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的激励机制,研究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收费机制。完善沼气沼肥等终端产品补贴政策,对生产沼气和提纯生物天然气用于城乡居民生活的可参照沼气发电上网补贴方式予以支持。
另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农村沼气工程总投资500 亿元,其中: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81.2 亿元,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133.61 亿元,中型沼气工程91 亿元,小型沼气工程59 亿元,户用沼气33.3亿元,沼气科技创新平台1.89 亿元。
然而,尽管拥有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在业界资深人士张可志看来,农村地区的沼气应用仍待跨过多道门槛。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近年来明显增加,常住人口减少,沼气闲置的现象日渐凸显。而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的技工没有固定工资收入积极性受挫,并大量流失,后续服务无法满足农户实际需要。季节性因素亦是沼气鲜有问津的原因之一。冬季温度低,沼气生气量减少,农户对沼气使用需求却上升,这成为制约沼气使用的一大瓶颈。
成本的问题,也困扰着沼气发电厂。目前的上网电价为每度电0.345元,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电价为每度电最低0.25元,即每度电大约能卖0.595元。每年发电加上卖热和有机肥料的总收入为1312万元,收支相抵后,一年亏损83万元,很难保障项目长期稳定运营。
截至目前,成本高、并网难,让国内众多企业望而却步,沼气规模化利用仍是个难题。因而,如何盘活现有资源,实现进入入户,仍是未来5年沼气发展脉络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