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80、90后已经成为家装家居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该类群体对于定制家居的接受速度要比其它群体更快,他们加起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定制家居消费市场,也让“定制家居”这一领域发展的“如日中天”,但在“如火如荼”背后,“定制家居”也正在面临着危机和问题。
第一,概念大于实际
概念大于事实。如从消费者角度,较容易看出,绝大部分企业的定制最多就是在尺寸上的“定制”。与熟悉当下定制行业的业界人士沟通后,他们认为现在的定制家居(包括全屋定制概念),更多是在以前的整体家居的基础上做了概念的延伸,基本上是3/4左右的柜体是标准尺寸产品,余下的部分是在高度和宽度上做了少量的非标尺寸的定做。
第二,推高了板式家居毛利
因为“定制”,消费者对于早前认为价值不太高的板式家居,承担了较高的毛利,当然可以认为这些定制家居品牌有他的“品牌溢价”,但相对成品家居来说,并没有高的性价比,这在年轻人并不宽裕的家居消费中,并没享受到定制家居领域迅速发展的“红利”,相信这在当下透明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互联网时代是会迅速触碰到战略天花板的。
第三,消费者失去把控权
因为“定制”,商家实现了预售(预收款),但消费者却事实失去了把控权。商家用“定制”的概念,让消费者提前买单了,他们在财务风险上接近0,,但消费者因为提前买单(甚至接近全额买单),失去了对整个采购过程的把握,毋容置疑消费风险当然剧增。
第四,“工业4.0”更是“工业3.5”
当下被认为已“临近”工业4.0的定制家居领域,更多的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和“柔性化”生产,对于品牌商的备料、仓储等环节,当然是提升了效率的,但更多的是相对于同行中的低效率产能企业而言的,但工业4.0是一个涉及系统化的工程,当下的大部分“定制家居”企业是离完整的“工业4.0”还是较远的。
2017-2022年中国家具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在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给用户带来更新、更多、更好价值的产品,值得每一个定制家居厂商去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