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对生命健康事业愈发重视,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种种因素推动了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全球药品市场的发展。全球医药行业呈持续增长态势。以下对药品市场规模分析。
据统计数据,2005 年全球医药支出为6,050 亿美元,2013 年则达到了9,89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高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其中,美国受益于其强劲的经济复苏以及医疗改革对药品使用产生的积极影响,将成为促进医药支出增长的最强力量,并继续保持最大医药市场的地位;
由于欧盟其经济复苏疲软、人口增速减缓以及政府致力于减少公共债务(包括医疗卫生和药物支出),导致欧盟的药品支出增速趋缓;新兴医药市场尤其是亚洲、澳洲医药市场,受益于各国经济不断增长、人均收入普遍提高、药物可及性不断改善,医药支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将介于8%—11%之间,巩固了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地位,并拉近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随着国际制药生产重心转移、跨国制药企业控制成本,世界化学药的生产重心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种类齐全,产能旺盛,而且价格低廉。我国原料药市场近年来产量和销量均不断增长,自2006 年至2014 年化学原料药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86%。化学原料药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趋势与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趋势基本吻合。
通过对药品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统计,受到美国仿制药市场萎缩影响,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1.13万亿美元,年成长率仅有1.9%,预期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到2018年可达约1.17万亿美元,2022年可达约1.44万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成长率(CAGR)为4.9%。
观察中国药品市场,中国医改措施和力道尚未见到缓和迹象,这些举措无非是希望其药品监管和制药产业水平可与其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规模相匹配,整体制药产业虽面临政策大幅改变的冲击,但也因此有转型契机。在诸多医改措施下,中国药品市场成长力道将减缓,从以往动辄两位数成长率降为个位数。
通过对药品市场规模分析,从全球经验看,医药分家是必然趋势。美国实行较为彻底的医药分家,约有60-70%的药品通过非医院渠道销售(药店、PBM邮购);日本实行医药分家40余年,目前70%左右的处方药在院外渠道销售。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为我们测算国内处方外流规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目前,我国药品市场以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为主,零售药店为辅,其他渠道占比较少。据米内网数据,2016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约1.5万亿,同比增长8.3%。医院渠道合计占比77.4%,药店渠道仅占药品市场的22.2%,网上药店仅占药品市场0.3%。
2018-2023年药品流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示,如果药品市场规模保持8-9%左右的增速,那么预计2018年药品市场规模将至1.76万亿。若30%左右的药品在院外渠道销售,则意味着院外渠道将至5300亿左右。扣除院外渠道的自然增长,处方外流的规模是1300亿左右。
当然,也可由医院药占比下降的规模来计算处方外流的规模。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年鉴,2015年公立医院总收入为20843亿元,药占比为36.2%。若公立医院收入保持8-9%的年均增速,则2018年总收入将至2.66万亿左右,药占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药品收入为9629亿元,若药占比控制到30%,则有约1650亿的处方将流出。以上便是药品市场规模的素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