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起,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便保持强劲增势,至今仍是中药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随着现代中药业对其标准化的要求和惊人的市场需求,中药饮片市场受益于市场巨大刚需和政策鼓舞,各大药企纷纷依靠雄厚资本加码布局。以下对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
中药饮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中药饮片2016年市场规模1956亿,4年复合增速19%。近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1年853.7亿增长至2016年1956亿,4年复合增速 19%,增速领跑医药工业各行业。2018-2023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2017年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产能会增长到530万吨;到2020年,增长到650万吨;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
中药饮片2016市场规模1956亿
中药材价格波动影响中药饮片成本,布局产业链上游企业拥有稳定盈利水平。中药材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大。布局产业链上游企业可实现部分原材料自给自足,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持稳定盈利水平。现从中药材重点品种四大价格波动情况来分析中药饮片市场规模。
2014年纳入统计的29种药材中,中药材市场中中药材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5种,分别为:三七、党参、甘草、当归、太子参。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三七价格的波动代表了当前很多药材的市场规律。以剪口三七为例,从2012年的平均价格峰顶785. 3元/公斤,跌到2014年的平均价格390. 8元/公斤,价格下跌了一半。三七药材价格大起大落,最终受害的是药农。三七属多年生,土地不能重复利用,药农投入成本较高,由于前几年价格较高,药农缺乏市场分析能力,盲目扩种,以致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成为必然。
另一个“药贱伤农”的典型是甘肃白条党参。党参属于两年生药材,一年育苗一年移栽。2012年和2013年平均价格约为80元/公斤,高价行情刺激下,主产地药农盲目扩种。以主产区甘肃省秦安县为例,2011年种植面积1万亩,2014年迅速扩张至5万亩,产量的无序放大,再加上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价格持续低迷。目前甘肃白条党参平均价格已经到28. 9元/公斤的低位,预计后期市场将持续走低。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纳入统计的29种药材中,中药材市场中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超过20%的有8种,分别为:水飞蓟、麦冬、附子、连翘、半夏、山药、构祀、黄岑。
水飞蓟不属于大宗药材,平均价格一直不高。2014年价格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部市场需求增长,拉高了国内药材价格。2014年水飞蓟提取物的出口量达到942. 5吨,同比增加32%;二是药材价格周期自然波动,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药材价格呈规律性波动,2014年平均价格与2012年基本相同。
麦冬也是前几年价格快速上涨的品种之一,主产区集中分布于四川的三台县和湖北枣阳市。以三台县的川麦冬为例,经过2011年价格的高峰,药农大量扩种,引起价格下跌,直至2013年价格调整到底谷,均价为39. 8元/公斤,从2014年开始价格恢复性上涨至51. 6元/公斤,逐渐趋于正常。
丹参、金银花、厚朴、黄连、川芍等药材价格涨跌幅度都在10%左右,维持相对平稳状态。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价格持平的药材原因各不相同。比如厚朴,既是药材,也是经济林树种,种植时比较长,价格一直波动较小;丹参和川芍属于基地化种植、产业规模比较稳定的大宗药材,从连续四年的价格趋势来看,波动都比较小。
2014年,中药材出口平均价格上涨了10. 51%,涨幅超过20%的药材有:人参、菊花、鹿茸、白术、川芍、党参等。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从国内外市场价格来看,价格涨跌并非同步。以党参为例,国内白条党参价格是28. 9元/公斤,同比下跌52%;出口党参的平均价格是11. 9美元/公斤,同比上涨27. 1%。国内外药材价格涨跌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价格往往是半年或者一年前的合同价,难以反映2014年全年国内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二是商品规格不一样,部分出口药材的规格等级相对高,因此平均价格也相对高。
中药饮片产业化发展滞后是中药各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我国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中药饮片标准的统一有助于实现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现代化、包装规格化、生产规模化、药材基地化,从而翻开我国饮片行业新的篇章。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有实力的饮片加工企业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争取部分品种的标准能成为国家标准。而作为中药饮片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应该随时关注标准的进展,积极寻找可以切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