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末全市场发行公募基金数量累计达4906只,资产净值达12万亿,同比增长近45%。公募基金对外面临着银行、券商资管、信托、保险、私募等多个资管主体的竞争,对内,公募基金准入门槛放低导致牌照红利消失。以下对中国基金业现状分析。
中国基金业现状分析,截至2017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22446家,2018-2023年中国基金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已备案私募基金实缴规模达到11.1万亿元,过去三年年化增长率分别为64.4%和95.3%。
2017年私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42.8%、40.7%
中国基金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基金账户在银行账户的渗透率仅为3%-4%,家庭渗透率为3%,远远不及美国的33%和51%。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从基金规模上看,美国共同基金的规模大约为8.9万亿美元,是中国的100多倍;而国际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一般超过2000亿关元.约是中四最大基金公司的16倍。从产品范围上看,中国基金目前只涉及境内股票和债券产品,而国外基金则涉足跨国市场,涉及所有的期货、外汇、黄金、商品、信贷、风险投资等多个锁城。现从四大阶段来分析中国基金业现状。
1991年10月,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时,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和深圳南山风险区政府分别批准成立了“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这成为了中国第一批投资基金。与此同时,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以此为标志,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到了产权制度层面,它的主流是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中国基金业现状分析,这一阶段的投资对象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海外基金大多与中国各部委合作。但由于当时对具体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理顺,行政干预依然较为严重,这造成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好的项目,而且当时也很少有海外上市的概念,同时由于政策的限制,很多投资在后期无法做到在中国境内全流通退出。这一系列的情况造成境外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时以失败告终,其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做出了制度上的安排,这极大鼓舞了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掀起了中国第二次的投资风潮。中国基金业现状分析,这一时期在中国国内相继成立了一大批由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是中国第一个有关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为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了相关的原则。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筹备在深圳开设创业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推动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但由于当时还没有成立中小企业板,而主板的IPO条件又相对较高,这造成投资基金的退出通道仍不够畅通,致使一大批投资企业由于无法快速收回投资而倒闭。
前两次的私募投资热潮,由于退出通道的不畅通而宣告失败,但这种情况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挂牌交易,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提供了新的退出方式。中国基金业现状分析,与此同时,2004年6月美国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股权,这也成为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由国际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由此开始,很多相似的私募股权案例接踵而至,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市场日趋活跃,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本轮发展都超过了此前任何时期。
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低迷期,很多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虽然中国的外贸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基金业现状分析,同时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吸引海外华人回国创业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创业发展。这些留学生作为公司的高管,其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他们在企业经营与投资方面不会仅局限于中国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浪潮。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共40多家,总市值300多亿美元,这些企业正在推动新技术及传统产业的融合,他们创造了企业在中国发展、在海外融资的新模式。
中国基金业现状分析,目前来看,在资产配置领域对其他类私募的需求仍很大,有私募表示未来会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其他类业务,但也有机构认为其他类并非私募主流,未来监管将进一步趋严,预计规模可能持续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