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工催化剂主要应用领域为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油脂化工,需求量占化工催化剂总需求量的比重达到70%,2011年我国催化剂行业销售收入为214.27亿元,到2021年增长至281.81亿元,以下是催化剂行业分析。
催化剂行业分析指出,行业内领先企业基本在欧美,包括荷兰利安德巴塞尔工业、美国格雷斯-戴维森、英国英力士、瑞士科莱恩、德国巴斯夫、英国庄信万丰、美国埃克森美孚等在内;其次为日本,包括三井化学、日挥触媒化成、日本光触媒等在内;中国领先企业数量较少,我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一家。
截至2021年全球石油供给将达到950万桶/d,其中常规石油仍占据石油供给的主要部分。有效利用催化剂,从相同数量的原油中提取相对较多的柴油和汽油,将有助于制造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国V排放标准及车用汽柴油标准已从东部地区11个省市逐步渗透至全国。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同时停止国内销售低于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而2021年7月1日,我国所有制造、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届时,在尾气排放高标准要求下,国内对汽车尾气催化剂也有望呈现巨大需求。
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22)》:2021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比2020年削减1.3%。其中,一氧化碳(CO)3419.3万吨,碳氢化合物(HC)422.0万吨,氮氧化物(NOx)577.8万吨,颗粒物(PM)53.4万吨。
由于国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能源消耗,技术,质量和安全标准以及准入门槛,因此不仅增加了生产能力过时的退出力度,而且由于对新的低端产能的严格控制,我国的化工催化剂行业已经减缓了产能的增长.
应用于欧V标准的三元催化剂高性能CeZrOx和其他载体材料的可控规模化制备技术和市场主要被国外的少数几家大公司(庄信,巴斯夫、优美客等)所垄断。催化剂行业分析指出,我国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三大公司在催化剂的寿命和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所以很难打入合资或外资品牌汽车市场。
目前,我国催化剂行业以三资性质企业为主,从销售收入看,三资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的14.90%;私营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的46.73%,位列第二;其他性质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23.42%,排名第三。
展望未来,随着关键性技术得到突破,煤化工、页岩气化工、生物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有望多点开花,相关化工催化剂发展均有较好前景。预计2023年,全球化工催化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以上便是催化剂行业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