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追求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发展到如今,绿色农业、品质农业成为新的社会热词,农产品的质量如何、是否绿色健康,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时时撩拨着人们的神经。
为进一步推进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优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西宁市将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以“养分替代、肥效提升”为抓手,“农药减量、绿色防控”为目标,大力推广“精、调、转、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控、替、精、统”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推进农业由稳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效益,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处处长王淑英告诉记者。
2019年,西宁市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面积30万亩(1亩≈0.067公顷),按区县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5.8万亩、湟中县5.2万亩、湟源县19万亩;按照作物品种分:小麦3万亩、蚕豆2.8万亩、油菜9万亩、青稞3万亩、马铃薯5万亩、设施果蔬1.2万亩、露地蔬菜5万亩、中藏药1万亩。
全市各级供销社及社属农资企业组织到各类化肥21158吨,总量比去年减少33.5%;商品有机肥61173吨,总量与去年持平。全市储备农膜1480吨,总量与去年持平;农药84.65吨,总量比去年减少57.7%,依托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示范推广,截至目前,准备杀虫灯600盏、粘虫板12万张、生物农药1.4吨。
“作为湟中县来说,将建设油菜、马铃薯、蚕豆和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强化技术创新,丰富适用不同作物、不同病虫、不同区域的绿色防控实用技术和产品,提高绿色防控普及率,降低化学防治次数和化学农药用量,辐射带动全县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湟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世军告诉记者。
在有机肥替代化肥方面,湟中县拥有丰富的牲畜粪污资源,将提高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力度,扶持有实力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大力开发农区牲畜粪污资源。
青海昊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生产有机肥的一家企业,位于湟中县田家寨镇新村。据公司经理崔贵平介绍,目前公司年产能在5至8万吨,省内外都有销售。省外主要销往甘肃省平凉市,用于当地苹果种植,每年的销量稳定在2万吨;省内则主要是用于黑土滩治理、南北山绿化、蔬菜大棚种植和枸杞、藜麦种植。
作为省内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目前拥有“一种陈年牛粪生产有机肥的方法”、“一种养殖奶牛的微生物发酵床及其制备方法”两项专利。生产的商品有机肥采用畜禽粪便、秸秆、蘑菇渣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有益菌发酵而成。通过集中好氧堆肥规模化处理使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质得到降解,达到稳定的目的,避免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发霉、发臭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通过消毒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染病通过土地扩散,促进食品安全生产;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做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品质良好的肥料来源。
“现在全省开始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作为有机肥生产企业,我们迎来了一次发展的良机,我相信会以良好的趋势向前发展。能够为绿色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土壤改良贡献一份力量,也是企业该尽的社会责任。”崔贵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