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起,在资本催促下,各色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赤橙黄绿青蓝紫,尤其在景区、地铁站等人员集中地区,车比人多,呈泛滥之势。北京自行车电动车协会曾有个统计,2017年,近20个品牌在全国投放了约2000万辆单车。为此,当年各大城市开始管控,禁止再投放新车。与此同时,车辆损毁开始加剧,“共享单车”坟场一再成为舆论热词。
随着ofo以及摩拜等共享单车的先后融资,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单车的投放规模,与之相对应的是国民对于单车的各种“蹂躏”,包括毁坏、私藏以及乱停等现象。
目前可以看到,共享单车平台一方面想方设法的通过舆论来约束广大用户,另一方面,与政府合作以法律的手段来惩治不法分子,可以想象未来共享单车在主观上的损坏率将大幅降低,这是值得欣慰的地方。
由于长期服役,许多小蓝单车已接近生命周期。为了用户的安全及体验,我们做出置换决定。这批车首先是从路面回仓、其次是分级,达到报废标准的会走标准报废流程,无害化环保处理,达不到报废标准的进行封存处理。经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正式批复,我们决定将北京市总量为25万辆的小蓝单车按照2:1的比例置换成青桔单车。首批将回收市面运营的15万辆小蓝单车,投放7.5万辆全新青桔单车。
被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将原有的摩拜单车置换成新的美团单车,是在执行对共享单车控量减量要求的前提下,对精细化运维和停车秩序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置换回收的车辆,实现100%回收,可以使用的零件翻新复用,不能使用的单车将从中回收铝和铁,部分回收的废旧轮胎还成为了小学塑胶运动场的原材料。
在共享单车市场不到三年的发展历程中,政府部门采取的大多是“先进入,再管理”的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有其客观背景——共享单车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走向具备不确定性,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不足以对共享单车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约束。
但经过近三年发展,共享单车的各种弊端已经显现,不少研究者认为,此时再提共享单车的管理方式,不能再按照“先进入、再管理”的思路,而是需要提前设置条件,符合条件了才允许相关企业展开经营。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管理要从容量管理变成配额管理,要让“有为者有位”。具体来说,就是“不是谁都能无门槛进入市场,而是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给优秀的企业给予奖励,得到更多的车辆配额;而运营不好的企业应当减量,甚至退出市场。最终,要形成一个‘有限开放、动态调控、理性经营’的市场竞争格局。”
共享单车的出行需求是动态的,政府应当统筹规划。这需要政府对城市的慢行交通出行需求进行摸底,包括评估有多少道路空间可以使用、“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有多少,从而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和共享单车的总量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后再对进入市场的共享单车进行宏观调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对行业进行全面管理。“之前,政府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管理是松散的,比如到底有多少车辆在马路上运营,数字都来自企业,而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并不掌握准确的数据。但进入平稳发展期后,需要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核实共享单车的实际运营情况,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吴洪洋建议。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合理规划慢行交通系统很重要。在上海,各区县可以借助共享单车企业的数据,因地制宜地设计微循环系统。其中既包括非机动车道,也包括停车点和投放车辆数量,最终探索出一个供需平衡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