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老年人的刚性养老需求日益凸显,庞大老年群体可预期的消费潜力成为社会共识。但当前的养老消费市场与健康、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相比,落地的规模效应与普遍预期有较大距离,养老消费市场仍未从根本上打通。
作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养老服务消费再迎一揽子新政。记者9月23日从民政部获悉,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提出6个方面共17条措施,推动解决当前存在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消费政策不健全、营商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实施意见》要求,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
此外,在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方面,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到2022年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在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方面,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国际市场上老年用品达到6万多种,而国内市场却只有2000多种。不只品种数量少,适老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水平也难如人意。中消协前不久公布的2018年7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以年龄划分消费人群,在从“40后”到“00后”的7个代际中,满意度得分最低的为“40后”。他们对“消费供给”和“消费维权”两方面最不满意,显示出老年人消费市场的供给不足,以及老年消费市场的维权困难。而一位老年产业研究专家也曾用“六无”来形容目前老年产品发展的现状——无权威行业标准、无专业行业分类、无知名品牌、无规模化生产基地、无成型商业渠道、无专业交易市场。
由此可见,在适老产品和服务上,我国尚未达到老年群体对市场的合理消费预期。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老年人群体及适应其消费的市场关注度不够。当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人士开始认识到,老龄化人口不但不是问题,还是扩大劳动力、消费和生产市场的新经济增长资源。时下很火的“银发经济”或“银色经济”概念,就是在发现老龄人口积极社会价值后提出的。而随着对“银发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方案也会越来越多。
就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及供需失衡问题而言,解决办法其实并不难找。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处于初创阶段,亟需建立政策制度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消费品和旅游、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老龄产业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准确市场定位和精准市场细分,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老龄用品和服务。
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关注老年群体,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新理念,推动老年人消费转型升级,“银发经济”就会释放出巨大活力,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扩就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