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中草药应用日益广泛,销售量逐渐增加。受全球范围内中药材消费需求的拉动,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量逐年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木本药材产量约为351.2万吨,同比增长10%。
中药材的种类很多,在药材市场上销售的常用中药材就有500多种,其中大部分靠采挖野生资源,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数量约为200种。有些品种野生资源非常少,但人工种植技术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虫夏草、肉丛蓉、石斛等暂时无法实现大面积人工种植,部分名贵中药材无法大规模人工种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我国中药材种植分布呈现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云南、吉林、辽宁、河北、宁夏、甘肃、湖北、安徽、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市。2018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94万亩(含药食两用药材),产量104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超过12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面积已达6万亩。目前,三七、重楼、砂仁等16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三七、滇龙胆、重楼、砂仁、草果、灯盏花、茯苓、木香8个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0%以上。
根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发布的《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0~2017年,我国中药材消费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17年,中药材商品市场终结了持续两年的跌势,年度销售额为611.16亿元,同比增长10.48%,2018年我国中药材类药品流通销售额约为614.85亿元。预计未来,在下游需求的带动下,中药材需求量将保持增长。
2018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额为10.3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49%。其中,出口19.8万吨,同比继续下挫11.25%;出口均价5.2美元/千克,同比微增1.98%。 亚洲地区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主要出口市场,其出口量占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总量的83.17%。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中医药行业政策的不断落地,中药种植科技水平将会不断提升,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基地建设,提高我国中药材产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未来行业整体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