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单车、摩拜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多采用信用免押金或直接免押金方式,而采取押金方式的ofo小黄车,近日采取购物返现方式解决押金问题。共享单车已进入精细化运营模式,但居高不下的运维成本,依旧是企业的一笔重大成本。
共享单车从今年开春开始调价,如今已近年末,已经历数轮调价。2019年3月,小蓝单车先调价,根据滴滴APP的信息,自2019年3月21日,小蓝单车执行新计费规则,起步价调整为1元/15分钟;时长费调整为0.5元/15分钟。
哈啰出行客户端显示,哈啰单车从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区实行新的计费规则,每15分钟1元。
摩拜单车APP显示,从4月8日起,在北京实行新计费规则,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5月21日,摩拜在深圳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由1元/30分钟调整为1元/15分钟,时长费由1元/30分钟调整为0.5元/15分钟。
从7月26日起,摩拜在上海、深圳实行新的计费规则。其中,上海市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在深圳骑行30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元。
10月,摩拜单车新一轮调价。摩拜单车宣布,从10月9日开始在北京调整计价方式:骑行30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5元。
业内人士曾介绍,共享单车企业调整骑行费用与车辆耗损更新、早晚高峰调度、日常运维管理等成本居高不下分不开。
随着共享单车调价,不少平台纷纷推出各类骑行套餐。此前,哈啰出行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单车行业涨价应该是普遍趋势,企业调整价格是随着经营策略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用户根据个人实际需求,购买季卡或年卡,也是用户层面应对用车成本上升的办法之一。
专业人士认为,共享单车发展到今天,整个行业回归理性,疯狂的价格战已经过去了。价格提升之后,短时间内可能流失一部分的用户,但对平台商业结构影响不会很大。
共享单车出现之初的定位是解决家门口的三公里路程。共享单车的出现可以说是友好的,方便、快捷,就是为了让用户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体验。若是共享单车集体退出,难免会对人们的出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今看,共享单车还远算不上成功,但好像也不能算公益。共享单车也决不能总靠烧钱活着。商业不是公益,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共享单车涨价是早晚要来的事。
然而,随着共享经济市场逐渐丰满与饱和。共享单车企业,为了生存,普遍上调价格,这是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潮逐渐褪去,让涨价成了共享企业普遍的做法。
一方面是市场成熟,客户稳定,另一方面是公司的运转确实需要巨额的资金。共享单车整个行业的综合运营成本过高,远远大于营收所得,这才是涨价的内在因素。
人力成本、车辆管理,平台开放这些都是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在收支平衡逆差过大的情况下,涨价,就是为了让共享单车能够长时间地活下去,各平台必须要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即使轮子、车筐甚至坐垫都铺上了广告,也掩盖不了成本高,用户越来越少的事实。
毕竟资本不可能无限制持续烧钱。尤其是在ofo陷入资金链困境,共享单车的相继涨价,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另外,共享单车也有一定的季节性,用户最少的是冬季。在冬季,很多用户宁可去挤地铁公交、开车打的,甚至步行,也不愿意在冬天骑共享单车出行。这就意味着,就冬季而言,共享单车市场需求迅速减少。
共享单车确实为人们提供了便利,还能被贴上“低碳环保”的标签,还一直得到不错的社会风评。可是,需求过剩、投放超量、运营滞后、监管不力,各大城市出现了大大小小处置共享单车的坟场,北上广深出现大面积的共享单车坟场。
即便共享单车已经走向下坡路,但共享经济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思路。也许在解决了资源消耗、占用过多公共资源的问题后,共享单车就可以东山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