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形式,长期占据总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的七成左右比例。火力发电包括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燃油发电、余热发电、垃圾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具体形式。其中燃煤发电又可以分为常规燃煤发电和煤矸石发电,燃气发电又可以分为常规燃气发电和煤层气发电等。
2018年中国发电量再次全球第一,达到了近6.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从发电构成来看,2018年中国的火力发电总量达到了49231亿千瓦时,约为全国发电总量的70%以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山东省的火电全国第一,达到了5367.7亿千瓦时,约为山东发电总量的95.7%。
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3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其中,火电24487亿千瓦时。2019年上半年火电、生铁和水泥产量增速分别同比为0.2%、7.9%和6.8%,较去年同期变化-7.8、+7.4和+7.4个百分点,火电增速较去年大幅下滑,生铁和水泥产量增速快速提升,总体需求仍然偏弱。
火电发电量大幅降低并非常态,用电需求是核心要素。上半年火电发电量下滑,主要原因是用电需求增速有所降低和来水较好导致水电大幅增发。受到工业生产下降和同期气温降低影响,2019年上半年用电增速为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4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速达到11.8%,利用小时提升169小时。
基于我国资源国情和各类发电形式的技术经济性,燃煤发电长期占据我国发电领域和火电领域的主导地位。BP数据显示,世界煤炭产量在经历了2014-16连续三年调整之后,已连续两年出现回升。2018年全球煤炭产量达到80.13亿吨,同比增长4%。其中印度、印尼和俄罗斯增速较快,增速分别达到7.5%、18.9%和7%。
在当前宏观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相关研究认为我国煤炭消费和燃煤发电的比例已经达到峰值,未来将逐步下降。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放缓燃煤发电建设,化解产能过剩局面。
随着政策变化,煤电投资和建设逐步降温,预计"十三五"后期火电产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燃煤发电建设的风险预警机制将继续发挥作用。国家能源局将通过经济性、装机充裕度和资源约束三项预警指标,设置绿色、橙色和红色评级,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有序规划和建设煤电项目。
近年来,电力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电力建设、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装备能力提升、整体效率提高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禀赋决定了电力发展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主要依赖煤炭的格局。关停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能耗低、大容量的高效环保机组,积极发展热电联产仍然是火力发电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