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是众所周知的养生良品,众多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的时候首选东阿阿胶。消费者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东阿阿胶多年以来很注重产品质量。高质量做阿胶,东阿阿胶人不仅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提起阿胶,人们就自然会想起山东。作为滋补小品类,山东的阿胶产能曾占据国内90%。早几年,山东有准字号的阿胶企业仅5家,东阿阿胶、福牌阿胶、华信制药、聊城阳谷和枣庄滕州各一家,后两家经营并不好。而华信制药阿胶板块业绩提升,在阿胶行业,可以说和东阿阿胶经营情况相契合。
2006年,秦玉峰上任东阿阿胶总裁,当时东阿阿胶阿胶产量占全国75%以上,市场份额占80%以上,作为绝对龙头,东阿阿胶在秦玉峰的带领下开启了“价值回归”之旅。自2005年起,东阿阿胶的阿胶块迄今累计提价18次。公开数据显示,2001年,东阿阿胶的阿胶块零售价仅为每斤40元,目前已经涨到2200元左右,价格增长近55倍。
2011年到2018年,东阿阿胶的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高毛利率必然引来了众多围猎者,若行业壁垒、护城河不够深,则觊觎者更多。
阿胶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受益的企业很多,我们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因为赚钱了,很多厂家都来做。另外,随着阿胶价格提高,消费群体被压缩。马俊华对此深有感触,此前公司参加江西樟树药交会,戴草帽的老百姓下地干活回来,到展会上买几公斤阿胶,能吃一年,现在价格太贵了,老百姓消费不起。
目前,全行业价格在下降,华信制药价格也在下降。马俊华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进一步减少了阿胶的消费。在13日下午,记者约见马俊华之前,他正在跟当地几名银行从业人员交谈,他从中了解到,菏泽一家阿胶企业此前经营很好但今年面临亏损。
一直提价,加上阿胶越陈越好,还导致经销商囤积。销售阿胶的利润尚不如囤积阿胶坐等涨价赚得多。价格越高消费者越买,价格越低越不买,一旦提价策略失效,卖方成为主力,此前囤积的阿胶也蜂拥进入市场。近日,记者到济南一家药店探访,销售人员提供的准字号阿胶,最早是在2017年生产的,也就是说,市场仍在出清三年前的囤货。
2017年、2018年度,东阿阿胶的利润超过20亿,2019年度,东阿阿胶上市以来首度亏损。4月14日晚,东阿阿胶公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亏损6684万~943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7%~124%。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售量下降,渠道去库存。阿胶行业的困局依旧待解。
阿胶的售价很高,其复苏跟宏观经济、人均收入相关,撑不下去的小厂逐渐退出,这是一个过程,在两三年时间内绝对再难达到阿胶曾经的辉煌。
除去上下游之间利益相关体的相互博弈,我们可能还需放大格局来关注下业绩下滑背后的行业因素。对此,东阿阿胶发布的调研活动信息指出了两点:一是受整体的外部的宏观经济以及消费预期的影响,滋补类市场增速放缓;二是有部分竞争对手采取降价、大范围促销等,价格降到了东阿阿胶产品的一半,行业竞争激烈。
如阿胶行业的另一老字号品牌福牌阿胶,就性价比而言,其就比东阿阿胶更具价格优势。据福牌阿胶官方旗舰店显示,一盒阿胶片(120g)售价为395元,而东阿阿胶一盒250g装的阿胶片售价则高达1499元,按照福牌阿胶120g的售价计算,一盒250g的售价在800元左右。另外,单盒福牌阿胶浆(200g)的售价为88元,而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标准装(20ml*48支)售价为499元,价格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从战略上看,不同于东阿阿胶的高价模式,不少企业选择低端市场,采用低价措施引流,蚕食了不少市场份额。而从竞争格局来看,本来原材料供应就紧缺,又加上同仁堂、太极集团、佛慈制药等重磅级制药企业也陆续进入阿胶市场,市场空间收缩,并不足以容纳众多的行业巨头,阿胶市场必是一片厮杀的“红海”。
此外,由于阿胶药食同源的属性,其标准很难确定。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阿胶分为药品类、保健类、食品类三种。对于药品类和保健类的阿胶产品,由于其生产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产品里的阿胶含量多少具有规定,但对于食品类阿胶产品,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监管”夹缝。
由此,入行门槛较低,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阿胶产品,如阿胶枣,固元膏等类似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流向消费者。
与此同时,近年来不少阿胶掺假事件愈演愈烈。公开资料介绍,2010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曝光阿胶造假事件,不法厂家用混了牛皮的下脚料做原料来制阿胶,还有不少生产企业所用的原料很多是掺有牛皮、马皮,来生产劣质阿胶产品。
据记者走访报告,使用正规的驴皮成本高达30000多元,皮革下脚料价格在每吨2000多元钱,巨大的价格差异,使得一些阿胶厂昧起良心选择皮革下脚料生产阿胶。
而在技术鉴别上,不管是驴皮、马皮还是什么皮,经过熬制溶解之后,很难有自己的特性,目前的技术还比较难鉴别出到底是什么皮做的阿胶,除非到生产车间里亲自看投了什么皮下去,这给一些不法企业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