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桥修路、建房装修,少不了建材。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建材行业增速由负转正,经济效益持续改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加速恢复。
前三季度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实现由负转正,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8.9%,增速较去年同期高出2.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回稳向好态势。其中,全国水泥前三季度产量16.8亿吨,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7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7.0亿重量箱,同比增长0.4%。
看行业经济效益。2020-2024年中国家居建材及细分市场专题研究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前三季度,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8万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218亿元,同比仅下降0.9%,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其中,9月份当月利润总额462.9亿元,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16.4%。规模以上水泥企业营业收入6943亿元,同比下降3.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290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1个百分点,全年增速有望转正。平板玻璃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25.2%,收入、利润均保持正增长。
看产品价格。前三季度,全国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111.17,同比增长0.05%,其中9月份出厂价格指数111.6,环比增长0.43%,同比下降1.13%。水泥前三季度平均出厂价格指数98.45,平均出厂价格399元/吨,同比下降3.3%,其中,9月份出厂价格指数107.02,平均出厂价格379元/吨,环比增长1.7%,同比下降6.1%;平板玻璃前三季度平均出厂价格指数90.69,平均出厂价格77元/重量箱,同比增长6.9%,其中,9月份出厂价格指数108.77,平均出厂价格92元/重量箱,环比增长11.5%,同比增长18.7%。产品价格总体稳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以建材工业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实力不断壮大,供给效率提升,强化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据了解,中国生产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大宗建材产品产量在全球占比已接近60%,为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型材料产品不断涌现。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强度不断提高。目前,传统建材产业技术装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端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非金属矿制品等新材料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绿色转型明显加速。建材工业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重点地区水泥企业严格执行错峰生产,“十三五”期间采暖季共减排二氧化碳15.3亿吨、二氧化硫5.34万吨、氮氧化物196.1万吨、颗粒物2.61万吨。
上半年的疫情,给所有的传统建材行业深深的上了一课,在特殊情况下,整个行业近乎停摆,大量宝贵的时间被耽搁。下游房地产产业纷纷推出线上平台,用新模式进行自救,然而作为中上游企业的建材厂商和代理商却出现了反应迟钝的情况,虽然依托老客户关系通过传统电话方式沟通亦或是临时抱佛脚般的寻找线上渠道,但是效率太过低下,耽误了大量的时间,由此也凸显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极差。
无论是从生产端,还是市场需求端来看,建材市场都已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海外部分市场也正在解禁,受新基建的推动,包括建筑防水、主材、塑料管道、给排水等市场,还可能出现增长局面,当然,这种增长不会属于所有企业,企业的两极分化还会继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再者,疫情冲击之后,买方可能会重新评估风险,供应商需要重建信任,而这正是优秀企业的大好机会。市场复苏之后,意味着寻找商机的创业群体也会逐渐增加,这个时候的招商力度不能停,空白城市、空白渠道的布局都得想办法继续推进,建筑材料线上市场还是比较空白,依托中国强大的线上网络,将会有一批敢于创新的企业走到线上,打开全国市场,单一渠道抗风险能力太差,走多渠道模式只要找对办法,更能应对外部竞争与市场风险,获得持久增长。
线上平台一直都是各个行业眼馋的一块大蛋糕,但是能做好的平台少之又少,很多企业都是没有摸清“线上”到底是什么,就匆匆入局,结果却不尽人意。线上平台不止是把产品放在平台上就是线上了,还需要梳理交易环节,以更简约更快捷的成交模式打开市场才是重点,依托强大的线下市场去促进线上市场的成型,达成互补关系,而不是单单以产品放在网络上就是线上。
全新的交易模式,通过大数据优化产品、交易、配送、售后达成完整的线上交易模式闭合才是重点,通透优秀的产品数据,简约快捷的交易模式,方便实用的配送网络,尽善尽美的售后体系,才能给客户最优秀的交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