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住宅物业管理事关群众生活品质,事关城市安全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厘清了哪些事项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哪些由街道负责,哪些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容量巨大,收入规模达到3500亿元,同时物管面积也达到了200亿平方米,并且还在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在每年新房的稳定竣工、物业服务渗透率的逐步提升以及高品质物业服务的强劲需求支撑下,预计未来5年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到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虽然已经进过超过30年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策法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竞争不断深化,物业管理行业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2016年全国物业管理企业约15.62万家,从业人员800多万人,国内行业产值已达到数百亿元,并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递增,物业管理产业经济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14年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数达到711.2万人,增长8.1%。2015年达到769.5万人,增长率为8.2%。 2016年从业人员达到约833.06万人,较2015年增长8.26%。
随着市场发展,房地产百强企业物业管理规模持续增加,未来五年全国基础物业管理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元,物业管理行业将成为万亿级市场蓝海。
物业管理行业日益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资本驱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迅猛。中指院研究认为,未来十年,上市物业服务企业将超过百家,总市值有望突破一万亿,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可期。
鉴于中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是一个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只有不断研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使物业管理健康、快速发展。
物业管理离居民最近,不但可以服务好群众,也应该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的整体格局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临很多问题。
小社区,大社会,管好一个居住社区,需要政府、企业、业主等多方共同努力。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知》回应社会关切、研究解决行业痛点,推动各方进行探索。
《通知》明确,暂不具备设立业主大会条件的,探索组建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代表等参加的物业管理委员会,临时代替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成立业委会确实有难度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北京、广州等地的经验,先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由其代表广大居民行使有关权利。物业管理委员会能够暂时弥补社区没有业委会,居民意愿难以得到主张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很多城市,成立业委会或者物业管理委员会,已经成为加强物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北京2020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北京市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2020年底前新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2000个以上;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达到30%以上,2021年达到70%以上,2022年达到90%以上。
《通知》明确,物业管理行业将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制度。依据企业信用状况,由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授予信用星级标识,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信用信息在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将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名单制度,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对严重违法违规、情节恶劣的物业服务企业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清出市场。
加强住宅物业管理不仅要政府和企业发力,还要调动居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区单位等多方积极性,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这样,物业管理才能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