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水泥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国内水泥行业快速发展。
自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1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现如今已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8%左右。水泥产量的迅速增长,从数量上已经基本满足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截止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23.77亿吨;其中水泥熟料产量达到15.79亿吨,同比增长3.07%。
从行业生产线情况来看,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共有1609条(注:剔除部分已关停和拆除生产线,不包括日产700吨以下规模生产线),比2019年增加10条;设计熟料年产能18.3亿吨,实际熟料年产能超过20亿吨。
从分区域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的水泥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水平,主要是由于华东地区的基建、房地产等行业对于水泥的需求量较大,推动了水泥制造业的发展。
目前,行业“两超多强”竞争格局已显现,龙头集聚效应明显。“两超”指的是中国建材集团和海螺水泥,“多强”包括金隅集团(3.060,-0.34,-10.00%)、华润水泥、台泥水泥、红狮集团、山水集团、亚洲水泥、天润水泥等。前十大水泥企业的集中度已经从2012年的51%提升至2020年的57%。
综合来看,2020年水泥行业经济运行表现为“急下滑、快恢复、趋稳定”的特征。水泥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由负转正,2020年全年水泥产量达到23.77亿吨,同比增长1.6%,保持高位平台期。水泥价格处于高位震荡,呈现出“先跌后扬”的“V”字型走势,价位水平与2019年相当,行业实现利润1833亿元,基本看齐2019年。水泥行业依旧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为抑制经济下行,我国继续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六保”“六稳”政策落地,落实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多措并举巩固经济复苏向好态势。
2020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要求2021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
2020年年末,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管理办法》,提出严禁新增产能,确有必要新建的 , 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通过优势企业补偿落后企业,帮助小企业退出的方式,加快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2021年,预计需求保持“平台期”、包括环保在内的多因素对供给压缩持续,水泥行业价格和效益将延续近两年的水平,除个别区域由于新增产能存在下行风险外,主流市场价格有望依旧坚挺。效益有望继续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