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能源行业年生产总量达46亿吨,未来我国各企业将以新能源为发展方向,行业继续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先进技术。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近海风电布局,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有序推进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建成投产白鹤滩、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加快推动雅砻江孟底沟、黄河羊曲水电站建设,推进旭龙水电站核准,水电装机达到4.1亿千瓦。建成投运福清6号、红沿河6号、防城港3号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核电机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新的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同时,要积极发展能源新产业新模式。加快“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优化充电网络布局。组织实施《核能集中供热及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探索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和商业化应用路径。开展地热能发电示范。加快推进纤维素等非粮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示范。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节能提效、降本降碳。
目前,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据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品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统计,202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超过11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3%。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我国政府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得益于在制定明确的长期目标的同时,制定可落地的路线图,包括推动电气化、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推动循环经济、碳交易市场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并支持创新,我国已经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而就目前而言,这一优势将继续保持下去。如果政府能够进一步引导企业和资本市场在低碳技术方面进行更多投资,中国经济发展将增添更多发展动力。
此外,受俄乌冲突等国际因素影响,近期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加剧,多个国家纷纷表态将重新审视本国能源政策,各国更加清楚地看到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必要性。虽然目前,全球非化石燃料以及可再生替代能源的供应尚不足以满足能源消费需求,但是较高的能源价格以及各国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使得能源多样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得到提升。而中国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已经全面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