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2022年已注册核酸检验相关机构220家。核酸检测结果事关重大,设置常态化的核酸检测点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及便利性,同时也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力。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使得核酸检测成为常规措施,核酸检测亭等相关设备采购有望加速。
核酸检测成为我国常态化防疫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满足居民核酸检测需求,已有10余个城市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核酸检测亭需求凸显。多家上市公司近日宣布布局核酸检测亭业务。核酸检测亭等相关设备需求有望加快放量。
5月13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居民就近就便进行核酸检测,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10余个城市已推出核酸检测常态化措施,积极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加快推进采样点铺设。截至5月12日,上海市共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超过9900个、工位16000个,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800万管以上。
随着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规划的推进,核酸检测亭需求显现。近日,多地核酸检测亭、核酸采样小屋设施等投入防疫工作。
5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启用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首批114个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投入使用。上述核酸采样小屋将根据全市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部署,与传统核酸采样点互为补充,共同服务全市核酸采样工作,构建步行15分钟“采样圈”。据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官方微信号5月9日消息,当天下午,高新区首批5台核酸安全采样工作站正式投入试运行。
从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在国内此起彼伏,核酸检测人数和频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近期,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了核酸检测结果被指不准确的案例,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监管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
当前,核酸检测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核酸阴性证明则成为民众外出的必备“通行证”。巨大的核酸检测量,既需要数量充足的实验室检测人员,更需要大量的现场采样人员,仅仅依靠还承担着日常诊疗任务的医疗机构,很难完成这项任务。在此背景下,将一部分核酸检测任务外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没有问题。
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医院将检查检验外包,也是近年来倡导的一项改革。这样既可以避免医院重复建设,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更为患者减轻了看病负 担。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疫情对于壮大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很强的推动力。正因如此,疫情发生后,大量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市场。2021年新增医学检验相关机构437家,年度增速高达25.1%,为历年最高。
第三方检测机构跑步入场,对于缓解核酸检测压力大有好处,但也出现资质不全、能力欠缺、机构内部管理缺失等问题,甚至导致核酸检测结果失真等严重后果,可能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必须予以严肃对待。要知道,医院内设机构的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医院本身就会严加管理。此外,在医院里,检、诊、治等环节成为一个整体,哪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危及整个诊疗过程,其他环节对检验环节有很强的约束力,比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怀疑某个检验结果失真时,会立即与检验室进行核实。
但第三方检测机构则不具备医院内设检验室的约束与监管优势。不仅如此,第三方检测机构,还存在资本逐利性强、机构与人员流动性大等缺点。当前,核酸检测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放大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短板。因此,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的同时探索完善的相关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公立医院转向正常开展自身日常医疗业务,医院外包第三方检测将成为2022年核酸检测业务的重要主力市场。面对短期内大量入场的检测机构,监管部门无论如何也要把好关,越早完善监管,越能减少风险,促进抗疫工作顺利开展。
以上就是核酸检测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