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庆新能源汽车销量走俏 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逐渐丰富

国庆新能源汽车销量走俏 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逐渐丰富

2022-11-14 15:43:16 报告大厅(www.bptrips.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新能源汽车稳定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目前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走过培育期,进入了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未来在国家顶层政策的支持下,传统车企纷纷转型发力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

  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销量走俏

  国庆期间,“展车售罄”“提前预约试驾”“新车在途”是记者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多地4S店、直营店走访调研时听到的高频词。2022年“金九银十”,车企“铆足干劲”,不仅在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抢先发布多款新车,供消费者假期试驾,更在销售折扣、供给方面发力,带动销量高增。

  根据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目前生产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机厂可享受0.91万元/辆或1.26万元/辆的购车补贴(视具体续航里程),相当于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而该项补贴政策将在2022年12月31日终止。相关部门将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国庆新能源汽车销量走俏 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逐渐丰富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能源汽车正是这一巨变的中坚力量。从不足10万辆,到突破千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使用环境日臻完善以及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凭借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者变为领跑者,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开始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逐渐丰富

  “电动车,国产就OK了,合资没必要”“油车BBA,电动蔚小理、特斯拉、比亚迪”。随手刷一下社交媒体,这样的评论跟帖比比皆是,在10年前这是很难想象的。

  时钟倒拨到2012年,那一年的前7个月,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阵痛期”。那一年也正是“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的收官之年,彼时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不足2万辆,与1931万辆的新车年销量相比,完全找不到存在感。

  除了先行者北汽和比亚迪,当时企业推出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很少,不足30款,市面上很难找到合适的产品。2019-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如今每年至少有300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市,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不仅越来越丰富,而且出现了像Model Y、比亚迪汉等不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爆款”。

  新能源汽车产品丰富和竞争力提升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的共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涉及购置车补贴、购置税免征、牌照与通行优惠等层面,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动力电池等核心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而整车产品品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市场认可度的提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市场规模看,2022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累计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不足2万辆攀升至1294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从技术水平看,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70瓦时/公斤,相比2012年提高1.3倍,全新设计、正向开发车型成为主流,部分车型续驶里程超过700公里。从企业品牌看,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有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席。2022年前8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比超80%。从配套环境看,累计充电设施数量由2012年底的1.8万个,大幅增加至2022年8月底的432万个,同时建成换电站1600多座。建成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

  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日渐成熟,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6%提升至当下的30%。在外在利好和内生动力激发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阶段,对汽车工业的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未来我国的新势力或者想造车的企业都能推出水平不低的汽车产品,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和供应链的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中国整体工业实力的体现。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