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持续完善进口冷链政策监管,全球冷链行业前景较大。当下,由于疫情的冲击,国家政策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给予了很多帮助和鼓励,再加上疫苗的大规模运送也使得生鲜冷链物流搭上了发展的顺风车。
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助推了冷链物流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而人们对食品质量、新鲜度的高度关注,市场主体对高质量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快速扩张。政策助力和市场需求的双向加持,稳定支撑了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扩张,也引导着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运行水平。
可以说,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这双重作用下,处于风口的冷链物流的快速崛起是大势所趋。但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进程并不理想,诸多问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冷链物流行业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整体冷链流通率低、创新发展步伐慢,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截止到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超过8万亿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4585亿元,物流市场主体数量超过3.6万、冷链物流总量达3.02亿吨、冷藏车保有量34.14万辆、冷库容量1.96亿立方米。2022-2027年中国冷链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预计到2022年末,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100亿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8970亿元。在冷链流通率方面,我国肉类冷链流通率只有30%,果蔬不到20%,而欧美国家在90%以上。除了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这个原因外,粗放式发展导致冷链行业服务能力弱、监督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也是导致流通率低的主要原因。
虽然频繁出台的政策给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不少加持,提升了冷库、冷链设备的布局步伐,但无论是人均冷库容量,还是人均冷藏车保有量仍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国家,特别是在整体布局上,一时之间难以真正补齐东强西弱、多寡不均的短板。
无论是行业发展的内需动力,还是消费市场激增的迫切需求,都要求冷链物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传统的单一冷链仓储运输向全产业链的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即将开始。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与普货运输不同,冷链运输的特点是“冷”,冷环境对于冷链物流十分关键,是保障生鲜食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冷链运输的灵魂是“链”,通过冷的“链”连接生鲜食品从生产加工到储运消费的各个环节,让食品在冷链闭环中安全流转。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在乳制品、禽肉、水产等生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冷链运输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2022年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围绕冷链物流形成“冷链+大数据”和冷链上下游产业集聚新格局,将是冷链物流行业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力重点。冷链物流企业只有深入众多垂直场景进行实践应用和布局,不断创新业态模式,优化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当下这个风口上赢得竞争先机。
疫情催化冷链市场需求增长,我国冷链物流前后端设施仍然不完善。当下,冷库改造需求呈现旺盛态势,整体冷链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未来几年,中国冷链市场预计将会迎来更多的仓储空间供应,这不仅能够满足生鲜商品的储存和分销需求,同时亦迎合易腐类医药的储藏诉求。
以上就是冷链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