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温室大棚是一种用于种植作物的生产设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温室大棚行业也在往现代化发展,国内温室大棚市场发展势头依然积极向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一半还要多,农业创新应用的空间有无限大,农业装备行业从幕后走到台前。纵观国内温室大棚行业,大中小企业参差不齐,落地的温室项目质量自然也大相径庭。中国温室大棚以塑料大棚为主,占比高达65.4%。塑料大棚鲜少采用补光手段,即使为数较少的塑料大棚采用了补光技术,仍旧以节能灯和白炽灯传统光源为主,能耗较高,寿命较短,补光增产和光周期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国内温室农业生产仍以小型个体种植户为主,单个温室的面积较小且标准化程度低。
温室大棚行业发展现状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农业设施数量3000多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近4000万亩。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资源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同时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发展,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20年中国温室大棚面积为187.3万公顷,2022年中国温室大棚面积约为186.2万公顷。
温室大棚行业发展现状显示2023年,温室大棚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将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由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温室大棚技术及发展可能受到更多政府的支持,财政拨款及技术改造经费也可能增加,这是温室大棚发展的一大助力。
温室大棚的发展势头依然蓬勃,由于大棚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室大棚行业形成了以无柱屋、框架屋、网架屋、多层大棚等技术形态为代表的具有规范的大棚行业。大棚行业的发展,除了要求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技术标准化外,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是必要的,应该落实工业园、仓储基地、温室大棚维修应急等综合经营模式。
温室大棚行业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响应。温室大棚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对士地的占用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温室大棚行业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新鲜、优质的农产品,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和互补。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0年代):温室大棚技术的应用起源于欧洲,主要是在荷兰和英国等国家。当时的温室大棚比较简单,主要使用玻璃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制成,主要目的是延长季节和提高某些特定作物的产量。
发展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温室大棚指出随着温室大棚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温室大棚的技术和功能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在这个阶段,温室大棚材料和结构设计开始多样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型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控制系统、气候调节设备等,使得温室大棚的使用更加高效和方便。
现代化阶段(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温室大棚行业开始走向现代化。在这个阶段,温室大棚材料和技术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包括使用高强度玻璃、高透明度聚碳酸酯板等先进材料、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引入无土栽培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创新内容,使得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得到了更加显著的提升。
总体看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温室大棚行业的发展也日渐成熟,目前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