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节能环保展会上,一副对联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的展区前,用木塑材料制成的门框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有塑非塑无塑之弊;下联则是:似木非木聚木之利。
这个造型独特的拱门和绝妙的对联吸引了众多观众纷纷在门前留影,并走进展区参观。在这个展区里,记者看到了各种各样木塑制品,护墙板、天花板、装饰板、装饰边框、栅栏和庭园扶手、包装用箱板、垫板和组合托盘以及家具(包括室外露天桌椅)、贮存箱、花箱、活动架、披叠板、百页窗等。
这些制品颜色丰富多彩,形状多样,触摸起来也非常舒服,既有木材的细腻柔和,又像塑料一样具有多种颜色和造型。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神秘的材料呢?木塑材料产业化上个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最早的木塑材料被当作改性塑料。随着木塑复合材料技术不断突破,逐渐生产出兼备塑料和木材双重优势的新材料,其特色逐步显现,并成为一类自成体系的新型材料,最终形成了一个新产业。现代的木塑复合材料以木粉、农业秸秆粉等植物纤维和塑料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先进工艺加工而成,且产品可重复回收再利用。
从感官上看,木塑材料具有良好的木质感,耐湿,着色性良好,隔热绝缘防腐,机械性能比单纯的木质材料高10倍,成为天然木材的理想替代品。欧洲各工业发达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也都在发展木塑和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产品。主要以废旧塑料和树枝树杈粉、农业秸秆粉等植物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产品广泛用于包装、园林、运输、建筑、车船内饰等领域。“对中国来说,木塑产业将是一个双赢产业。”一家木塑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中国优质木材匮乏,而据资料介绍,目前全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却不足10%,木塑材料的出现不仅可使大量农作物秸秆得到利用,也可有效缓解森林资源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废弃塑料回收处理在中国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为业界所关注,而木塑材料无疑让废塑料找到了最佳出路。业内专家认为,作为代塑、代木的最佳产品,木塑材料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其意义不仅是变废为宝,更是契合了目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它不仅能使农村的枯树枝树杈、植物秸秆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有效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包装用材料多为天然木材所需的高昂费用。如果用于包装、园林、运输、室外产品,木塑复合材料可以用废旧塑料为原料,解决无法回收造成的污染和废旧塑料出路问题。然而,记者了解到,作为一个前途美好的新兴产业,中国木塑产业刚刚起步。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全国直接从事木塑材研发、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150家,木塑制品年产量接近10万吨。据专家预计,2010年前后,中国若每年能回收150万吨废旧塑料用于生产木塑制品,年产量可达近千万吨,由此形成的工业增加值可达到800亿元。
然而,800亿元的市场固然诱人,但还需要技术支持。专家告诉记者,欧美等发达国家木塑产业经历了20年,正走向成熟期,但国内木塑产业从开发到制造出产品还不到10年。木塑材料在中国的应用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受技术、资金、设备和市场推广能力的诸多限制,导致多数企业产品品种单一、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
而且,目前木塑材料在国内既无行业标准,更无国家标准。木塑托盘标准也仅仅是参照木托盘标准修订的,十分不完整。对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以保证国产木塑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上海塑料行业协会的专家还建议,我国科技部门应加大对这种新型绿色材料的研发力度,扩大产学研合作,开发出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回收秸秆、废树枝方面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发展木塑复合材料,在推动回收初级原材料、木塑粒子生产、木塑制品制造上形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