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化工报告大厅了解: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数量一直占总产量的8成左右。但由于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市场上维生素销售情况较好,故国内一些生产商纷纷扩大了维生素产能,导致不少品种产能严重过剩,不仅VC、VE等老品种产能过剩,就连VB2、VB3和生物素等产量相对较小的B族维生素产品的产能也开始囤积。
目前,我国生物素产量已占全球生物素市场的90%,出口量逐年增加,但出口价逐年下滑,其它维生素品种境况比生物素也好不了多少。
以量取胜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确实成绩可喜,但主要以数量取胜,而相比之下,巴斯夫、罗氏等大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高档维生素原料药,以质量和高价取胜,尤其是用于手性合成原料的高档维生素产品方面,我国和国际大型药企尚有不小差距。
总体上看,我国维生素原料药出口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宇博智业了解到,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0年,我国共计出口维生素原料药20万吨,2011年为21万吨,2012年虽然对欧美国家的维生素出口量有所下降,但全国维生素出口总量仍有19.29万吨。总的来说,在过去3年里,在全球原料药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的大背景下,维生素成为我国原料药出口增长的亮点之一。
2013年,尽管原料药出口同比下降较多,但维生素出口情况继续保持在原料药中的领头地位。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共计出口维生素类原料药19.72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
在出口市场中,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仍为我国维生素原料药的三大出口市场,其中对亚洲出口维生素5.26万吨(总金额4.71亿美元),对欧洲出口6.88万吨(总金额6.54亿美元),对北美洲出口5.30万吨(总金额4.81亿美元),我国维生素对上述三大市场的出口数量合计约占我国出口维生素原料药总量的88%,表明我国维生素出口对上述三大市场的严重依赖性。
几年前,我国维生素生产商开始着手打开中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新市场并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大多数中东欧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国民收入远不如西欧国家的高,其饲养业也不如西欧发达,这些国家无论是药用(保健食品)还是饲料添加剂级维生素的需求量也不大,故我国维生素出口商试图打开人口众多的中东欧14国市场的努力并未取得很大回报。
非洲也有不少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国家如埃及、南非和利比亚等,但由于这些国家政治动乱、经济发展停滞等各种因素,我国对非洲市场出口维生素类原料药数量远不如最初预想的好。这从去年细分维生素原料药出口数据上可清楚显示出:2013年,我国维生素原料药对非洲市场的出口总价值仅有1982万美元(同比减少13%),对拉美市场的出口金额仅1.03亿美元(同比下降3.2%),对中东欧国家出口维生素总金额为8900万美元,对东盟国家出口维生素1.69亿美元(同比下降11.2%)。总体上看,我国对新兴国家市场出口维生素类原料药成绩不佳。
海外市场泾渭分明
为何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国家维生素市场迟迟不能打开?据分析其中涉及到不少因素。首先是,新兴国家国民还没有每天服用多种维生素作为保健防病措施的习惯,故虽然新兴国家人口众多,但这些国家的药用/保健食品用途的维生素原料药销量实际并不大。其次,我国对新兴国家(如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出口维生素产品主要以饲料添加剂级维生素为主,药用维生素出口数量较小。
而相比较,西欧和美国则以进口药用级等附加值较高的维生素原料药为主,饲料添加剂为辅。宇博智业了解到,从出口维生素品种构成上可显示出各出口市场的经济发展差距——我国医药级维生素C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而对人口众多的新兴国家出口数量相对较小。反之,我国VE、VB3和生物素等饲料添加剂对新兴国家的出口数量巨大。
由此看来,一旦新兴国家养禽业或畜牧业遇到禽流感或疯牛病疫情,则饲料级维生素的需求数量将急剧下降。而且全球养禽业在过去几年里增速开始放缓,这也是我国维生素出口数量有所下降的一大因素。从总体来看,我国药用级维生素出口一直保持平稳状态。
由于去年我国出口维生素遭遇包括西欧及新兴国家在内的数量下滑“寒流”,国内各主要维生素生产商已纷纷采取压缩产量等措施,以应对国际维生素市场这一新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在维生素类原料药产量上已在国际市场占有主导地位,而且欧洲主要维生素生产商已不再生产低附加值维生素转而生产高附加值维生素产品,故欧洲各国必须从我国进口低档维生素类原料药做深加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维生素在产能巨大的情况下,将继续成为全球维生素产销领先者,其中药用级维生素出口量增长在短期内难以提升,而由于新兴国家的养禽业和畜牧业在总体上仍在不断发展中,故饲料级维生素品种有望继续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