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缺乏和干旱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中国实现了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完整自主设计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的国家之一。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耗能指标也大幅降低。淡化技术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具体细分超过20余种,国际上已商业化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法、低温多效、多级闪蒸等,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多项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
虽然海水淡化技术业已成熟,但由于其成本比其他淡水资源的成本高,因此在我国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如不考虑初期基建投资,淡化水成本约为4.5元~8元/吨。
但有专家表示,虽然目前这一价格仍高于自来水用水价格,但是随着水资源日益缺乏,自来水价格也将节节攀升,不久的将来,或将与海水淡化成本并“价”齐驱,大规模海水淡化应用将具备成本优势。而且,相比南水北调,对于北方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更具有经济价值。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个,产水规模92.69万吨/日,2015年年底,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102.65万吨/日。
然而,作为水资源缺乏的用水大国,我国海水淡化发展规模与海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为世界规模的1.2%,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海水淡化还存在以下三方桎梏:
一、政策问题。目前出台的优惠政策对从事海水淡化相关的企业扶持力度还不够大,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技术问题。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和产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
三、价格问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水价结构体系不合理,致使海水淡化在价格上处于劣势。
面对以上发展桎梏,中国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提升海水淡化效率。例如:健全法律法规,尽快确立水利系统海水淡化规划、配置和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律地位。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海水淡化技术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工程的设计、建设、运用和科技项目研究创新,建立健全水利系统包括海水淡化内容的非常规水源利用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制。那么全球其他国家在海水淡化领域有哪些成绩呢?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将向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将从4个方面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一是实施海岛海水淡化利用工程,以满足海岛基本生活工作需求。
二是促成海水淡化发展产业基金,为淡化装备“走出去”打下基础。
三是加大对海水淡化装置运营的扶持力度,降低运营成本。
四是建立完善海水淡化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