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牧业近日公告称,旗下宝鸡牧场通过招标出售了94头奶牛,当地政府部门正在就有关媒体报道的“个别奶牛患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进行调查,公司方面全力配合并提供所需信息和数据。根据董事会估计,此事对公司财务状况和运营不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受此影响,11月12日当天现代牧业股价下跌8.5%,截至13日收盘,公司股价上涨2.5%,报2.87港元。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方面11月1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西安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2014年6月才刚成立,目前省畜牧兽医局与该侦查支队也是第一次共同调查此类事件,所以需要多长时间出结果还不太好说,目前正在侦查阶段。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新建牧场奶牛淘汰率在5%左右,3~5年后淘汰率为15%~20%。以万头存栏牛场计算,每年被淘汰的奶牛则在1500~2000头。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奶牛存栏数为1470万头,那些淘汰牛最终都去了哪里?
“病牛”风波
2014年9月,现代牧业宝鸡牧场与陕西犇犇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以150万元的价格购买上述淘汰奶牛。10月20日晚,这批牛进入西安当天,被西安警方控制。经查,这批奶牛中5头有结核病,还有37头奶牛的“布病”抗体检测呈阳性。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方面介绍,此案目前仍在侦查中,有些情况暂时也不方便说。
事实上,关于大牧场究竟是否适合在国内兴建,业界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
王丁棉称,他早在几年前就向业界强调:“大型牧场模式为中国乳业埋下了两颗定时炸弹:病疫情和环保问题”。生老病死在养牛领域也是常见的,对于几头牛或者几十头牛的散户来说,牛疫情控制和环保问题都是很头疼的,何况是几千头甚至上万头。
另一家奶牛养殖企业中国圣牧2014年7月上市主打“有机”牌,王丁棉对此则表示怀疑,在目前国内的气候环境下,饲料种植环节想做到纯天然很难,且奶牛不可能不生病,生病就不可避免地用抗生素。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向记者分析称,牧场一般不轻易淘汰有病的牛,除非个别牛的产奶量低下、不具备经济价值,因此被淘汰的牛就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王丁棉进一步分析称,淘汰牛分为两类:主动淘汰和被动淘汰。以北方牧场为例,7~8岁的奶牛器官功能退化,养下去都是亏本的;还有就是一些母牛无法怀孕或者经常流产,这些都需要主动淘汰;再者就是营养吸收功能先天弱,产奶量一直很低的奶牛,也需要淘汰。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奶牛养殖及养殖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被动淘汰的奶牛则大多是患结核病、布病和口蹄疫等疫情的,这些必须要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掩埋或焚烧。
11月13日,现代牧业方面向记者回应称,宝鸡牧场所售奶牛在出售前做过检验,都是健康牛,也都打了布病疫苗。
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在国内,主要传染源为羊,其次为牛和猪。
一位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如果人的皮肤出血,更容易感染布氏杆菌。一头或者几头牛如感染需要隔离处理,严重的需要掩埋,不能卖掉;生病期间挤出的鲜奶也需要倒掉。
淘汰牛都去哪儿了
现代牧业宝鸡牧场上述90多头淘汰牛究竟是否患病,目前仍等待当地政府部门的侦查。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备受业界关注,即国内那些淘汰牛都去哪儿了?
一位长期关注中国乳业的人士称,应该说每年每月都有一部分奶牛被淘汰,牛的生老病死也很正常。据了解,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地方很多奶户纷纷杀牛卖牛,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检验检疫,最终都进入了屠宰场。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专家分析称,国际上奶牛交易都有标准化的检验手续,进出口都需要很繁琐的流程。但国内手续相对容易办到,且不太容易监管,比如有的牧场距离市场很近,交易双方可能会避开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
“应该说淘汰牛最后都变成了肉牛,进了屠宰场。”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过程都要经过检验检疫,好的牛肉在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牧场超过80%的淘汰牛都流向了屠宰场,最后加工成牛肉制品,比如牛肉干、冷鲜肉和其他原配料等。
2012年,我国牛肉消费量达到662万吨,从2010年起,牛肉销量平均同比增长12.21%,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相当于美国、欧洲的1/10。
李志起介绍,内蒙古草原兴发食品有限公司等这类的牛羊肉制品龙头企业,屠宰的每头牛都建立了可追溯体系,并要求有备案,当地有关部门也随时上门抽检,国家对这类大企业监管得比较严。
“但是市场上也存在不规范的小型私人作坊,类似夫妻档的操作模式,有可能在获得病牛后立即屠宰,这是监管部门很难监控的,尤其在广大农村市场。”李志起如是分析称。
“如果企业能够有证据证明并非主观恶意所为,对公司就不会存在太大影响,毕竟是数十万头牛的规模,每年都有奶牛需要淘汰。且敢于公开招标处理,说明还是对所售奶牛的健康抱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