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肉,自然给畜牧业的发展增添了很多动力,近日农业部又发布了畜牧业发展政策,下文是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日前,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牛羊肉总产量达到1300万吨以上,奶类总产量达到4100万吨以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食畜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涵盖良种繁育、品种改良、规模养殖、母畜扩繁、饲草料开发利用等关键环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草食畜牧业的支持力度。畜牧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显示,近年来,我国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有效保障了牛羊肉、乳制品等草食畜产品市场供给。2014年,全国牛肉产量689万吨、羊肉产量428万吨、牛奶产量37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4.9%、5.5%。
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畜牧业总产值已超过2.9万亿元,人均肉类占有量达64公斤,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收入占家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的1/6,畜牧业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达47%。更多畜牧业发展现状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畜牧业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149亿元支持近3.8万个规模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升级。2014年,全国生猪、蛋鸡、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69%、45%。
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取得明显突破。近年来,农业部先后发布实施了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遗传改良计划,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良种选育和供种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以来,全国共培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9个,其中自主培育的蛋鸡配套系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产业化经营步伐也在加快。目前,畜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达47%。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加快推进,形成了一大批“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等形式多样、互惠双赢、利益共享的生产经营模式。
与此同时,草原生态环境也在加快恢复。监测显示,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010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15.2%。全国38.4 亿亩草原通过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管理得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4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3.6%,比2010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鲜草产量10.2亿吨,比2010年增加了4.7%。
此外,牧民收入加快增长。草原补奖政策每年有139.3亿元资金直补到牧户,加上近几年牛羊肉价格高位运行,牧民生产性收入持续增加。据行业统计,268个牧区半牧区县2014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87.7元,比2010年增加1793.3元,增幅达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