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民关心的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2.1万个充电桩,预计2016年还将增加5000个以上的公共充电桩,并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充电导航、预约。此外,2016年还将有500辆移动充电车开进暂无条件设置充电桩的老旧小区。
“目前,我们研究的充电方式有两种技术途径——充电和换电。”闫傲霜介绍,家用电动汽车将来也可能像手机一样便捷地换电池。
“我们在高安屯有全球最大的充换电厂,大公共汽车和环卫车可以进去直接换电池,可实现同时为1000多组电池充电。实际上,小车也开发了这种车型”,闫傲霜透露,2016年这种换电模式将可能在200辆出租车上试行。未来的家用电动车是否实现换电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选择,“我们希望同时开发两种车型,一种以充电为主,另一种则既可充电又可换电”。
纯电动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电动车换电场所的布局也是需要探索的问题,“毕竟需要专业设备才能完成,不会像手机一样在家就能换”,闫傲霜透露,初步设想未来可在加油站内设置更换电池的场所。据悉,目前更换一辆电动车电池仅需2分45秒。
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闫傲霜将目前开发的机器人主要分成3类:应急救援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轨道检查和管道清洗;医疗机器人以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为代表,未来将发展口腔、心脏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包括公共场所服务和家庭陪护等。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帮助残障人士的辅助机器人,将能替代轮椅帮助特殊人群解决出行不便的问题”,闫傲霜认为,这类辅助机器人有助于残障人士健康恢复和提升生活质量,“可以考虑政府采购。”
技术成果要走进千家万户须有亲民的价格,“比如我手边这款具有自由语音、远程监控、双向视频等功能的家用陪护机器人‘小优’,价格仅2000多元。相信机器人将来也会像冰箱、彩电、空调一样,成为家用电器中的一员。”
“我是一个小微科技企业的创业者,想做复杂尖端的实验,遇到了场地、仪器使用上的难题,政府部门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
面对创业者这样的提问,闫傲霜回应“请上网搜索两个关键词”。第一个词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这个平台汇聚了北京市高校院所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料,包括实验室和相关数据等,“您可以选择去高校院所,请科学家们辅助实验。有一些开放实验室也可经培训自己做实验。”
第二个词是“首都科技创新券”,这是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特意发行的补贴,可补贴一部分技术实验经费,在过去两年里已支持了900多个小微企业和60多个团队,共6000多万元资金。“进入首都科技创新券申报系统,通过简单描述实验性质和需求,就可实现免费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