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众人的眼里是相当的不起眼,其实相当暴利,从2009年以来,我国塑料购物袋消费量持续保持在80万吨以下,其中超市等零售场所保持在30万吨以下。而现今呢?详情,一起看下下文吧。
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甚至沦为了“卖塑令”?有报道显示“限塑令”限出一棵棵摇钱树,令环保目的面临“打水漂”的尴尬。
目前农贸市场、街边摊、小商品商城等仍是超薄塑料袋的“重灾区”。
塑料袋这项100多年前的发明因为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曾被视为一次科技创举。但因为随之而来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使它也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过年期间,河南郑州的燕庄农贸市场热闹非凡,买菜者挑剔地选购着各种新鲜蔬菜,菜贩们也在卖力地推荐菜品。穿着一身素净衣服的史女士手上各色塑料袋格外引人注意。她一共买了6样菜用了5个袋子,这些袋子因为太薄又小,不打算再利用,全都要扔掉。
像史女士一样,我们在春节期间提着大包小包走亲访友都离不开这个塑料袋。但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限制生产销售使用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本意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来达到减少购物袋的使用,引导消费者提高环保意识,提倡自带购物袋的目的。然而,这个本意非但没有达到,原来由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却成了商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超市卖塑料袋可年赚千万
据调查,超市提供的塑料提袋,一般分两种,因为尺寸不一,只能以小袋、大袋相称。小袋一个2毛,大袋一个3毛。
以一家连锁超市订货员的身份,分别对6家塑料制品生产厂家进行询价。厂家介绍,通常所谓小袋的成本约为0.06元,大袋约为0.11元。
按一家超市保守估计,一天如果卖出3000个塑料袋,一个月就是9万个,一年就是100多万个。以小袋为例,一年的纯收入就在15万多元,这就为商家“限”出了“摇钱树”。在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
“限塑令”为何令行不止?
“限塑令”令行不止,反而让卖塑料袋的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尴尬不能不引起社会各方深刻反思。从表面上看,“限塑令”名存实亡,甚至沦为“卖塑令”,主要归因于法令执行无力,执法部门失职,违规生产厂家猖獗等因素,但如果深入思考,却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通过收费限制使用,有两个因素不能不考虑:
一是需求价格弹性,弹性大的话,确实有可能大幅度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弹性小的话,则只能为消费者增加负担,却无法减少塑料袋用量。
二是消费者付费以后,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从本质上讲,是与禁塑令的环保目的背道而驰的。
同时,“限塑令”之所以在执行中有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替代品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3到5元,有的档次更高,定价也更贵。可以想见,这样的价位很难让普通人接受。
北京一家超市内顾客在购买环保购物袋
在媒体看来,“限塑令”是时候升级为“禁塑令”了:
传统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损失巨大,政府部门与其花费巨资治理环境,不如转变思路,给予环保塑料袋生产企业一定补贴,把环保袋子的价格降下来,让“禁塑令”可以顺利成行。
看看国外的“限塑令”
在很多国家塑料袋早已被“封杀”,这些国家在寻求替代品和实行严格垃圾分类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不管哪种袋都收费
德国大多数商店为顾客提供塑料、帆布和棉布3种购物袋。德国的塑料袋本身就是环保型塑料袋,是可降解的,质地好很结实,可以重复使用。不管顾客选用哪种购物袋,都要先付费。
爱尔兰:征收“袋税”
爱尔兰自2002年启动“塑料袋税”,对每个购物塑料袋征税15欧分(约合19美分),税收全部纳入环保基金。2007年,政府又将购物塑料袋税提高到每个22欧分。实行“袋税”后爱尔兰人消耗塑料袋的数量确实下降了,但目前又开始反弹,这说明这一措施并非长久之计。
日本:自备袋子购物打折
日本政府规定,商家在结账时应主动提示顾客,需要塑料购物袋必须付费,并给自备购物袋的顾客提供打折优惠等。
英国:有奖积分鼓励顾客
英国主要大型连锁超市目前既提供免费塑料袋,也提供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售价10便士到20便士不等。大型连锁超市TESCO通过奖励积分的方式鼓励顾客不用塑料袋或重复使用购物袋,这种做法颇有成效。
美国:自己带包还能抵税
在美国加州一些大的超级市场里,顾客每自带一个购物袋,在收款台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就会给顾客5美分的优惠,并明确地列在购物小票上。对于这笔钱,顾客可以选择直接收取,也可以决定委托超市捐给慈善机构或环保机构。顾客保存好这些购物单据,把一年所捐出的钱积攒起来,等年底到上税的时候可以作为捐赠抵税。
更多塑料袋行情,最新相关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塑料袋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