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肥料分级制度正在酝酿之中,生态肥料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专家表示,肥料创新不仅是要为粮食增产做出贡献,还要致力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由于化肥长期过量不合理施用,造成了一系列土壤和环境问题。减少化肥用量,研发和推广生态环保肥料迫在眉睫。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指出,根据分级原则,可将肥料分为生态级、农田级和园林级。其中生态级肥料,是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作用、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一类肥料。
商照聪表示,生态级肥料标准的制定正在推进中,标准参考了美国农业部相关标准,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够推出。他认为,标准一旦出台,所约束的不仅是我国生产企业产品,进口肥料也要按此标准。
他认为,通过肥料分级、分类管理,控制不宜使用的污染物通过肥料进入食物链,既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和确保粮食安全,又可以将合适的原料用在合适的植物、作物上,保证肥料原料的有序、合理利用。
“发达国家肥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有一整套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包括产品的生产、包装、认证、标识等,有一批相关法规来规范肥料产业,令该产业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现状较为混乱。正是基于此,《肥料分级及要求》应运而生。”商照聪说。
根据分级原则,可将肥料分为生态级、农田级和园林级。其中生态级肥料,是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作用、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一类肥料。
业内普遍认为,生态肥料能够维持农业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显着提高作物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市场上许多新型肥料,包括海藻肥、腐植酸肥、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都属于新型的生态肥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其中,微生物肥料在近些年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微生物肥料属于一种有机类肥料,是环境友好的生态肥料。近几年以每年10%的增度快速发展,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能够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各种活性物质、改良和修复土壤、促进有机物料腐熟、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从中国肥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了解,业内将微生物肥料分为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李俊分析道,从宏观层面上讲,化肥“零增长”政策、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生物肥料;从中观层面上讲,国家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研发应用生物肥料;从微观层面上讲,生物肥料所体现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性,决定了必须推广生物肥料。他预测,在“十三五”结束时,生物肥料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基础。生态肥料能够备受关注,也源自社会各界对于土壤安全的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农业正在由化学农业朝生态农业转型。只有保证土壤健康,才能保证农产品安全,进而呵护国民健康。而生态农业是治理土壤污染、改良土壤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业内人士表示,土壤中矿物质元素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植物体中检出70多种元素,除氧、氢、碳、氮外,大都是来自土壤的矿物质元素;有机肥料特别是腐植酸肥料,能够增加有效养分,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植物抗性,最终增产提质;微生物肥不仅能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能有效分解消解土壤中原已积存的化肥和农药。“大力推广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三元生态复合肥,将会是实现生态农业的有利抓手。”他说。
专业人士认为,决定土壤营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土壤腐殖质的含量。研究表明,土壤腐殖质中大约包含240种能刺激植物生长的物质,同时可以促进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当下多数肥料中添加的腐殖质对增加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作用较小,仅仅作为肥料添加剂存在。然而,他指出,一些生产企业对含有腐殖质的肥料宣传过于夸张且不接地气,最终影响农民理解和接受这种肥料。“当下,如何正确看待腐殖质,如何在基层推广含腐殖质的肥料,将是生产企业乃至行业面临的问题。”他说。
专业人士认为,在农业上,各个不同的种植区域,应该用适用于当地种植条件的产品。目前行业各类农资产品太多,但是使用方法和使用量说不清,服务不到位,让农民把握不准,所以经常发生农资施用过量的情况。他强调,“助力科学施肥、规避急功近利。这也是我们提倡平衡营养施肥的原因。总之,我认为生态农资的未来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