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中心成立授牌仪式在杭州聋人学校举行。
当天,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召开了贯彻落实《杭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联席会议,部署下一阶段杭州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新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据2016-2021年特殊教育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了解,杭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是集特殊教育指导、研究、培训、服务于一体的跨学科、多功能的特殊教育研究与服务专业机构,负责统筹含杭州市随班就读、医教结合、送教服务、卫星班建设等工作;建立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与协调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缩小和消除特殊教育与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
该中心挂靠杭州聋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由杭州聋人学校负责,接受杭州市教育局的指导。
当特教老师将有更多利好
下一步杭州特教怎么发展?
在鼓励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方面,《杭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中讲到很多倾斜政策。
例如,对从事特殊教育满10年的教师,在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标准基础上,再按本人基本工资(含基本工资提高10%部分,下同)的15%加发特殊教育津贴;对从事特殊教育不满10年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其他在编正式职工,在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标准基础上,通过核定绩效工资特殊教育专项奖励等办法予以政策激励,奖励额度一般为基本工资的15%。
同时,特殊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评聘政策向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倾斜,特殊教育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晋升。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给予班主任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核定中给予倾斜。
按照《杭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安排,到2020年杭州要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充分满足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段教育需求,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下一步,杭州要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并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两头延伸,扩大特殊教育受益面。同时,探索新的特殊教育安置形式,包括积极探索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的“一校多点”方式,到2018年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应至少附设1个“卫星班”,对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学生实行“双学籍”,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扩大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到2017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个资源教室,实现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
相关链接
杭州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辅读班和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目前,全市共建有聋人学校1所、培智学校12所(在校学生1389人),在15所普通学校办了辅读班16个(在校学生127人),有331所普通学校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在213所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中建设了213个资源教室,为1132位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了个案,实施个别化教育。2016年全市6-14周岁残障儿童少年入学率99.61%,居全省领先。
2013年杭州启动送教上门工作,将2014年1971名和2015年2729名(6-14周岁)以及2016年(3-18周岁)已领证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按户籍分解到各区、县(市),由教育、民政、残联三家协同落实区域内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的学生学籍由区、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网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