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为了给京津冀破解“雾霾围城”困局贡献力量,2016年上半年,民革中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能源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和两个附报告《关于鼓励绿色出行的倡议》、《关于尽快启动沧州海兴核电项目的建议》,得到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按照批示精神,将民革中央所提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书面反馈。
民革中央的调研报告,直指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大的一块“短板”——环境污染,这也是报告得到最高决策层重视的原因。在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10%以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对外依存度高,节能减排压力巨大。为此,民革中央在报告中建议推动协同立法、协同执法和产业转型,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提出了一揽子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一煤独大”的隐忧
京津冀的能源结构失衡到底有多严重?从一组数据就能看出: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占比近72%,煤炭能源空间使用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5倍,石油能源空间使用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5倍。
雾霾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京津冀三地的隐忧:能源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的比重偏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如是强调此课题的意义:“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3月下旬,万鄂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领民革中央调研组一行来到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围绕“京津冀能源结构调整”主题开展调研。从气象局到热力公司,从实验室到风电厂,调研组兵分两路,详细了解煤改电、煤改气工作及绿色轨道交通发展等有关情况。
“煤改气工程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能并网上网吗?”……每到一处,万鄂湘、齐续春都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降低煤炭消费总量是京津冀三地共同的压力,其中以河北的任务尤为艰巨。
“‘一煤独大’是河北能源结构的突出特点。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说,煤炭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通过工程减煤和政策限煤,河北省已减少了部分煤炭消费,但消费总量依然是个巨大的数字。
河北省消费的煤炭72%来自其他省份,为此,不少调研组专家提出减少燃煤发电,将其他地区丰富的清洁能源通过建设特高压电路,输送到京津冀地区。
环境压力大,为什么还“一煤独大”?调研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监测室主任温香彩给出自己的分析:“因为电、气成本高,用不起,即使想用也没那么多供应。而在我国其他地方(如西北部)发的电送不出去,需要限制生产发电,这说明能源规划、调配有问题。
民革中央调研组认为,三地普遍面临单位能源产出效率偏低,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消费方式粗放等问题,而且三地能源结构尚缺乏统一规划。为此,调研组建议京津冀统筹规划能源结构,优化地区能源供应结构,加大区域外清洁能源使用力度,合理布局能源中心。
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
其实,京津冀三地在能源需求上有共同之处:对外依存度都很高,都是能源输入型地区,但三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实力存在差异。
参加调研的民革中央原副主席谢克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能源与环境组组长,在他看来,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是主要污染因素,但三地“病因”各有不同,河北燃煤消费量大,北京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影响较为明显,天津的“头等”因素是工业污染。
调研中,谢克昌准备了一篇近万字的发言稿给调研组作为参考。稿子里列举了大量数据,分析京津冀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具体情况。他提出,“必须认识到,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煤炭革命的方向是实现煤炭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
煤炭要革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农村散煤的治理。数据显示,河北农村每年户均耗煤平均在2.5吨左右,总量约4000万吨。2015年最后两个月内的5次重污染天气,把京津冀地区全年的PM2.5浓度拉高了好几个百分点,凸显了冬季散煤问题的严峻。
然而,要降低散煤燃烧量和排放量并不容易。
“散煤治理涉及城镇化进程、集体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习惯改善等多方面问题,由于散煤使用较为分散,难以集中管理,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北京市环保局负责人在调研座谈时介绍说。
事实上,当前,京津冀三地在治理散煤燃烧上已采取了积极的举措。调研组认为,从根本来说,还应规范供给,降低燃煤需求,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对于散煤治理,谢克昌还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坚决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
做好节能“加减法”
在天津市龙源大港马棚口风电场,矗立着几十座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巨大的叶片缓缓转动。截至目前,这里累计完成发电量超过10.3亿千瓦时,与同等装机容量火电厂相比,累计节约标准煤36.3万吨。
风电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与传统能源相比,风力发电不依赖于矿物能源,没有燃料价格风险,发电成本稳定,也没有碳排放等环境成本。
“能源结构的调整,就是要做好一个加减法。”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民革党员侯佳儒认为,必须加大可再生能源比重,削减煤炭的使用,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2016-2021年中国能源(新能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都有所提升,但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依然较小,技术研发方面还有所不足。
侯佳儒认为,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如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社区团体购电制度、绿色消费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特别是公共效益基金制度,在购电价格中提供一定比例用于支付能源技术的开发。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刘伯正建议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上网,同时积极扩大区域外清洁能源的供应,打造一体化智能能源系统。
治污首先要节能,调研组认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居民生活用能等关键环节都是节能的突破口。在调研报告中,民革中央特别附上了一个关于鼓励绿色出行的倡议,在他们看来,生活在京津冀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节能的“加减法”。
在中国通号轨道交通研发中心,中国通号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志亮向调研组介绍了中国通号构建综合轨道交通体系的有关情况,他说:“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
调研组认为,除了强化工业节能,制定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要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规划,充分挖掘交通部门节能潜力,持续提高公共出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比例。在绿色出行的倡议中,他们呼吁完善城市骑行设施,发展京津冀城际交通网,鼓励市内班车校车使用,发展新能源汽车,并提出设立“骑车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率先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