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委发布了《2016年中国消费品批发领域年度报告(市场篇)》,对2016年中国消费品批发领域的整体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和预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十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到300931亿元,而2016年仅1至11月份,该数额已达到300560万亿元。
批发业是我国消费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联着产业和进出口,也与城乡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贯穿生产、贸易与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桥梁。然而,随着生产端和零售终端向批发环节的不断挤压,我国批发业的发展正陷入困境,整个体系呈现出“两头活跃、中间萎缩”的格局。
2016-2021年中国批发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目前批发行业的发展遭遇瓶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受中国经济下行影响比较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市场(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统计,2015年,中国亿元以上市场年成交额从2000年以来出现的唯一一次负增长,亿元以上市场数量和成交额分别为4952家和10.01万亿元,下跌幅度分别为1.41%和0.18%。
市场数量的下降和成交总额的趋于稳定,揭示了近几年来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无序、过剩、闲置等尴尬局面。这些数据指标上的变化,已经扎扎实实地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市场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报告还指出,目前国内批发行业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商品质量亟待提升。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着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现象。山寨产品的层出不穷,不仅威胁到消费者食品安全,对于商品交易市场信誉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信息流断裂,数据反馈滞后则是目前商品交易市场的又一大难题。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大部分都是各级代理商和经销商,品牌商需要依靠他们来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而渠道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是割裂的,品牌商与零售终端之间经过多层渠道连接,而对于部分小而散的终端,经销商没有营销的积极性,这部分终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信息流的断裂和数据反馈的滞后,严重影响到品牌商制定出精准的营销策略。
此外,国内商品交易市场的物流配送方式普遍落后,成本高,效率低。我国流通整体效率偏低、物流成本较高。特别是在一些低线市场,中短距离的区域配送难题尤为突出。很多零售终端单店订货量小、区域分布散,而市场内的经销商又各自为政,导致配送效率太低、成本过高,耗时耗力。
对于商品交易市场的现状,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也正在出台一些政策。2016年9月,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转型升级的三个重点方向,即信息化应用、定制化服务和平台化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改造市场,提升市场价值和创新发展空间;大力推进定制化服务,促进市场由商品集散向服务集聚转变;加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加快以市场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发展。这三个方向,也正是中国消费品批发业升级发展的三大趋势。
批发零售业面临的困难既有历史渊源不断积累的原因,也有宏观环境引起的外部不经济和行业发展周期性规律波动影响,更有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导致的瓶颈束缚,需各方多管齐下,共同发力。
积极培育有效需求,激发消费市场活力,首先便是要转变传统的“轻消费、重积累”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能够不再自我压制消费需求,释放合理的消费欲望。而想要转变这一观念的关键还是在“解民忧和增收入”上。收入低,增长慢,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大多数人“轻消费”的直接原因。因此,还是要从源头出发,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消费供给需要走多元化、精品化之路,以面对消费层级的多样化需要。在一些特殊领域,由于消费的升级,传统的奢侈品逐步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已经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消费品了。针对这一部分人群的需求,供给就需要抓住品牌化、小众化的特点,走高端定制的精品化路线。另外,网络销售模式拓展了消费平台,为现代消费模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销售量,但这一消费模式存在着突击消费、非理想消费和集中消费的特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消费需求,可持续性存疑,未来还是要继续探索能够形成常态化的消费新模式。
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强,总体的投资倾向偏于谨慎,根本原因在于成本偏高,盈利较低。要克服这一困难,一方面企业需调整自身结构,抓管理,降费用,提效率,开动脑筋向管理要效益,降低平均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企业给予平等均衡的政策关怀,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如政策上重实体强基础,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简化各类审批、证明手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认证等,同时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类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