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中国邮轮行业经历了井喷式发展。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统计,近五年来,中国邮轮市场年均增长率约45%,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邮轮市场母港出境游的游客将达到225万人次。
另外一组数据也显示出了邮轮产业迈入扩张迅猛的黄金时代。中国交通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最新统计表明,2016年我国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0大港口城市共接待邮轮996艘次,同比增长58%,邮轮出入境中外邮轮旅客2261405人(4522810人次),同比增长82%。
相关报告预测,2017年中国邮轮总航次将达到1053次,同比增长27.6%。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邮轮出游人次增长达1.7倍。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出境邮轮游市场将延续火爆。
无疑,2016年是国内邮轮“井喷”的一年,对于华南而言更是如此。随着广州南沙母港、深圳太子湾两大邮轮母港先后投入使用,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三地为核心的三小时邮轮旅游圈。
一方面,可以拉动大量消费力的邮轮产业正打得火热,另一方面,行业自身既存的隐患和问题多年未解,导致最终造成的经济贡献度十分有限。“邮轮数据喜人,年年高歌猛进;但同时效益欠佳,三大主力板块(邮轮公司、邮轮港口、包船旅行社和OTA)都叫苦不迭,” CCYIA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邮轮行业要持久健康发展,2017年到了反思、梳理、纠偏、正本的时候了。”
邮轮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纵观十年发展史,我国邮轮市场的兴起曾得益于“包船”模式,但随着邮轮运力增加,产品同质化、低价化,包船模式开始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痛点。
目前邮轮公司在国内大多采用包船或者切舱的方式来营销邮轮产品,这种方式可以让旅行社参与邮轮市场最终利益的分配,同时又使邮轮公司提前收回成本,加速资本周转。
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在邮轮供给量相对有限的场景里,包船模式使邮轮公司和所有包船商的市场营销推广和销售执行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并让邮轮旅游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被有效激发。
在包船模式的推动下,使得2014-2017年的邮轮供给量以每年35%-70%的速度激增,而同期中国市场的需求显然无法跟上这个增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刘如凯认为,包船模式必然无以为继。
据刘淄楠介绍,皇家加勒比目前90%的产品都是通过包船模式进行分销。“包船是过去八年来,皇家加勒比在华东华北区域的主要商业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曾带领中国邮轮市场快速发展。”刘淄楠总结道。但他同时也坦言,消费需求的发展日趋多样化,华南地区旅行社也提出更希望可以开发非包船的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出境邮轮游市场将延续火爆,同时也将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首先,高端邮轮将加速发展。多家国际邮轮公司2017年将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推出其高端邮轮航次,包括NCL邮轮“喜悦号”和定期横跨大西洋航线的冠达邮轮“玛丽皇后2号”;世界顶级豪华邮轮银海邮轮将首次在中国大陆设立母港。有分析指出,邮轮公司加码中国市场,将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同时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也使得高端邮轮瞄准中国市场。
其次,邮轮游目的地趋向多元化。2017年邮轮游虽然仍以日韩航线为主,但随着华南邮轮市场成熟,东南亚国家将开始抢戏。
此外,家庭出游成邮轮消费主力。数据显示,2016年邮轮游备受中老年游客的青睐,40岁以上的中老年游客占比超5成以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亲子游市场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家庭游客将把邮轮作为全家度假的新选择。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2016-2021年中国邮轮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预测,由于上海母港邮轮航线的增加,邮轮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价格略有下降。
产品同质化严重促使邮轮公司积极开发新的目的地线路;华南邮轮市场的崛起也是公司积极开辟新航线的一大原因。
近年来,华南邮轮市场发展迅猛,拥有深圳太子湾、广州南沙、香港启德等六大母港,市场容量已高于华东。数据显示,今年华南邮轮市场东南亚航次增加最为迅猛,同比增长近5成。其中,新运营的深圳母港成为主要增长点。
火爆的出行数据也验证了邮轮公司的战略目光。以广州南沙港为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南沙邮轮母港累计运营邮轮104艘次,接待游客量16.29万人。从产品体系来看,邮轮旅游已成为各大OTA、旅行社重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