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同时,农业又蕴含大量投资机会。资本市场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努力开拓涉农企业融资渠道,为涉农企业提供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引来更多资本活水浇灌产业发展,让农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下开花结果
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这些表述从股票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等方面,指出了资本市场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在拓展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和管理涉农企业经营风险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融资方式灵活多样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分类,目前,A股市场上农林牧渔板块已有89家上市公司。随着IPO发行节奏和数量逐渐常态化,自去年初至今年2月9日,A股市场共有宏辉果蔬、华统股份、天马科技等5家涉农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共募集资金21.64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
以宏辉果蔬为例,该公司在去年10月份首次公开发行333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募资总额3.1亿元,主要用于天津、上海、广州等果蔬加工配送基地建设和宏辉果蔬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除了IPO之外,不少涉农上市公司还通过各种方式增发股票融资,其中以定向增发方式为主。数据显示,自去年初至今,共有27家涉农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增,非公开发行股票共计41.59亿股,实际募资总额336.90亿元。不少涉农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购买优质资产,做大做强主营业务。
以主营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及肉制品的上市公司新希望为例,该公司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本香农业全体股东合计持有的本香农业70%股权。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2016年1月至5月份,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指标均有所上升。
“从去年行业的财务状况来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继续提升,资本结构不断优化,成长能力转好。”信达证券分析师康敬东表示,不少涉农企业通过上市融资,降低了资产负债率,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随着未来兼并重组案例的增多,行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此外,圣农发展、雏鹰农牧、牧原股份3家上市公司还面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了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发行规模共计35亿元。牧原股份在公告中称,本次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可拓宽融资渠道,适当优化融资结构,补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营运资金,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
风险管理工具增多
除了拓展涉农企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之外,资本市场还在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发现农产品价格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上市21个农产品类期货品种,覆盖粮棉油糖的品种体系基本形成。自去年初以来,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较大,在这一背景下,农产品类期货去年全年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同比均有所增长,产业客户参与意愿明显增强。期货市场已成为涉农企业降低采购成本、锁定销售利润、实现期现套利的有效平台。
在传统的期货品种之外,以白糖期权、豆粕期权为试点品种的农产品期权也即将破题,将更好满足农业企业精细化、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与期货相比,期权有独特的优势。“举个例子,涉糖企业利用白糖期货对冲风险时,当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化,需要追加保证金时,若资金不足,将被迫停止套期保值交易。但利用白糖期权对冲风险,买方支付权利金买入期权,风险有限,不存在追加资金的风险,更适应资金实力相对较小的涉糖企业。”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曹扬慧表示。
另外,“保险+期货”试点也在稳步推进。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北新表示,在“保险+期货”这一模式下,不同的参与主体能实现多方共赢。“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涉农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险产品,来确保和稳定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来对冲赔付风险,以达到‘再保险’的目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利用其专业操作优势在期货市场实行相应看跌期权复制,从而转移和化解市场价格风险,并通过权利金收益获取合理利润。”
据2016-2021年中国农业投资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了解,2016年,大商所以大豆、玉米为试点,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每个试点的扶持资金为160万元至200万元,覆盖5个省份。郑商所也首次启动了“保险+期货”试点,并选择棉花和白糖作为试点品种,确定了10个试点项目,涵盖了8个省区。据悉,今年“保险+期货”试点的品种和区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