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保目录给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中成药近日又迎来了改名新政,很多中成药企业要头疼换什么名称了,据统计约有五千多种中成药或受到影响。
近期,中成药“改名新政”备受业界关注。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在国新办发布会回应称,有些中成药名称存在着夸大和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的问题。他举例说,吃了“消癌平”就能把肿瘤消掉了?
中医药作为三大国粹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群众基础。中成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类中成药名称当中,既有现代医学的浸润,更多的是中医药文化的积淀。因此,中成药命名问题不可小视。
这一被医药界称为“改名新政”的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包括云南白药、贵州百灵、华润三九、同仁堂等在内的多家上市药企药品或受“改名新政”影响。
根据“改名新政”,中成药命名要遵守“科学简明,避免重名”“必要、合理”“避免暗示、夸大疗效”和“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等四条基本原则,在命名过程中应科学、明确、简短、不易产生歧义和误导。并且,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也不应用代号命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改中成药命名规则中还提到,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同时也不应采用“宝”“灵”“精”“强力”“速效”“御制”“秘制”等“夸大、自诩、不切实际、溢美”之词。
记者在食药监总局药品数据库国产药品一栏中检索发现,分类设置为国产药品、中药带“速效”的内容列表,共有 33条记录;分类设置为国产药品、中药带“降压”的内容列表,共有 199 条记录;分类设置为国产药品、中药带“灵”的内容列表多达2339条记录。更多最新中成药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咨询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片剂中成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对于改名新政带来的潜在影响,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总监李劲的公开表态较有代表性。李劲表示,指导原则意见征求稿中的相关要求将影响云南白药系列的7个剂型、7个产品。“假如云南白药需要改名,那么云南白药115年树立起来的品牌、声誉、公众认知或将坍塌,预估损失将超过100亿元。”
对于中成药改名新规可能对业内带来的影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告诉记者,“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范我们做过统计,大概有5000多个中成药名都要面临改名或受到冲击。”
毕井泉说,规范中成药的命名,重点是整顿夸大疗效、暗示疗效以及用语低俗的命名,这样做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对于命名不规范的情形,我们将结合标准提高再注册等工作逐步规范,对确需修改的名称,也会给予一定的期限来逐步过渡。
我国药品注册申请曾一度出现大量积压。毕井泉表示,我国注册申请积压的件数已经大大下降了,在新的一年全面解决积压的矛盾。
毕井泉介绍,药品审评人员的工作人数从两年前的120人增加到600人,今后还会进一步增加。此外,注册申请积压的件数已经由2015年高峰时的22000件降到现在8000件左右。
他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药品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上仿制药还是临床用药的主体,要扩大临床试验的资源,探索注射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方法,要启动中药注射剂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再评价工作。
此外,今年将鼓励药品的创新。我们要研究鼓励药品创新的政策,完善药品专业链接和数据保护制度,并且实现境内外临床数据的国际互认,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毕井泉表示,要建立审评主导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技术体系,要继续增加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人员和检查人员,逐步形成以技术审评为核心,现场检查和产品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审评审批机制。
他还提到,2017年要建立药品品种档案,为每一个上市的药品建立包括药品处方、原辅料包材、质量标准、说明书、上市后安全性信息、生产工艺变化等信息的数据库。因为历史上批准的药品,不同年代的要求不一样,所以这些档案有些是欠缺的,而且有些企业工艺修改调整没有及时报批或者备案。
为了防止药名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中成药改名是必要的,不过中成药改名也需谨慎,毕竟很多药企对此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做到保护与改名并存,以市场和口碑为导向,为中成药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