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两会代表痛斥收视率造假 假数据需严打

两会代表痛斥收视率造假 假数据需严打

2017-01-01 10:17:30 报告大厅(www.bptrips.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票房造假、收视率造假等问题在影视行业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正值3.15之际,两会代表对收视率造假问题提出意见。

  回顾2017年“两会”历程,文娱行业中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唯数据论的观点导致一些制片方铤而走险,买收视率成为影视行业公开的秘密。

  3月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部长通道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对媒体表示,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弄虚作假的根本之策,“对出现统计违法、弄虚作假的现象零容忍,绝不姑息”。显然,各个领域都不能再容忍假数据,需要严厉打击,不仅要让数据造假者无利可图,还要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两会代表痛斥收视率造假 假数据需严打

  收视率造假由来已久

  收视率作为衡量电视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收视率造假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的费用已经飙升至50万元/集。全国每年播出1.3万集电视剧,也就是说,每年购买收视率的费用可能高达65亿元。当前的现状是,无论是劣作还是良品,只要掌握了收视率,就能决定节目的排期、广告的利润、电视台的收益,因此,集体合力“造”收视率的恶性循环时有发生。

  收视率造假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成本极低,很多网店专门为“刷视频点击量”服务,几百元就能换取几千万的点击量,且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另一方面是监管不严,目前中国仅有一家收视率监督监控平台,根本就监管不过来。假票房、假收视率、假点击量,假的数据一多,只会毁掉整个影视产业。

  代表委员痛斥收视数据造假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文艺界小组发言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张国立痛陈,近年来出现的收视率作假现象,“大家想一想这个行业为什么会这样子?是我们的从业人员对我们职业的敬畏心没有了。”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也在“两会”期间呼吁立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于一个文化作品的评判,人们不仅需要主管感受,还要依靠数据。然而,现在数据造假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虚假的数据不能成为衡量文化项目成功的标尺,文艺创作更不能误入假数据营造的‘假潮流’之中,应该建立公正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曹可凡如是说。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法》)正式实施,使得电影行业从此以后有法可依。实际上,这是国内文化娱乐领域的第一部法规,2003年起草,2016年11月7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历时14年终于修订完成,意义非凡。

  必须强调的是,电影行业票房造假被写进法案。根据《电影法》:严禁影院使用数据截流和篡改数据库工具软件修改票务数据、截留票款;严禁票务软件商向电影院销售额外的票务软件;严禁为影院安装“截流、篡改”软件提供技术支持;严禁票房造假,不得偷漏瞒报票房收入;严禁虚假排场、注水票房。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文娱行业飞速发展,由于缺乏管控,市场不乏违规获利者。而《电影法》的出台,将成为影视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此以后数据造假将从违规上升到违法级别,严肃行业秩序。这也对电视剧行业的规范,作出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收视率造假监管政策

  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最新电视剧行业市场分析内容请咨询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电视剧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抑制收视率造假,首先需要通过立法,给查处收视率造假提供执法依据;其次,提高监管力度。相关行业协会则应起到自律作用,一旦发现涉嫌造假,应立刻进行调查取证,并向司法部门报案;再次,需利用技术手段,比如大数据监管,或者由广电总局等部门牵头,在现有的城市网、全国网等收视率统计体系之外,再引入实时收视率等新的数据统计方法,实现多种收视率调查模式并存并立的科学体系;最后需要构建新的文艺评价体系,不能唯收视率独尊。

  总体而言,收视率造假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的监管和自律来发挥作用,对于造假行为应该零容忍。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电视剧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