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成为下笔较重的保险之一,特别提出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这说明农业保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农业保险作为“绿箱”政策,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的基本手段之一。在13个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主要是针对规模经营农户,保费将主要由政府来买单。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认为,过去由于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保险赔付力度不高、覆盖范围不广,造成农业保险推广普及不够。
他表示,过去农村粮食生产遇到自然灾害,政府通常采取财政补贴进行转移支付。如果能实施农户大灾保险,则能将农业生产保障从事后转为事前,利用财政救灾资金为农户支付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认为,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转嫁风险,必须依靠农业保险。要改革农业补偿制度,完善农业保险补给。目前,一些地方探索商业补充保险,增加赔付额度,这样的试点探索可进一步推广,扩大现行农业保险的品种,逐步提高保险赔付标准,让农业保险真正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统筹城乡的用地市场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他期盼能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功能,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我市全国人大代表蔡金垵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建议》。
2016-2021年农业保险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农业保险已成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一道重要保障。以去年“莫兰蒂”“鲇鱼”台风灾害为例,泉州全市政策性农房保险理赔涉及2655(自然)村,涉及农户15500户,赔付金额为3404万元;水稻保险涉及465个村,受灾5.29万亩,赔付金额为1380万元;蔬菜大棚受灾亩数4460亩,赔付金额为981万元。目前,农业政策性保险还不能满足农业及广大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需求,仍存在着尚未推出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等现实问题。
为此,蔡金垵建议,一是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步伐。在政策倾斜、财政补贴和税赋减免等方面扶持农业保险业发展。抓紧立法,制定税收、再保险政策,推出农业风险基金,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在遭受不可抗拒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下,实施国家财政紧急援助政策,用法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形成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备的法律、制度保证。二是扩大保险补贴范围。从单纯的水稻、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扩大到地方特色的甘薯、马铃薯、龙眼、芦柑、茶叶、地方特色露天蔬菜、家禽等品种。选择各区域特色规模大、投入大、产出效益高的品种进行参保投保。三是完善经营模式。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进行有益探索,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四是提高财政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补贴比例,落实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责任,适当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保险保额。五是建立政府农业大灾准备金。多渠道筹集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以财政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受灾补偿基金,每年追加一定资金到农业受灾补偿基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