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在B2B快速发展的便利店行业,需要传统便利店企业以变应变,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2018-2023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便利店市场空间大,一二线城市继续是增长热点。便利店触网速度也在加快。报告显示,36%的便利店引入了网络零售,这部分企业网络销售占比约一成。样本企业网络零售的销售占比一年内提升了近1.5倍,线上渠道已成为销售增量的重要驱动之一。
但便利店运营成本也快速上升,特别是租金和人工。人员流动性大,加剧了人工成本的上升,2017年人工成本上升了12%。同时,租金成本上升了18%。资本持续关注便利店发展,店铺资源加速稀缺,未来租金成本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面对不断高涨的运营成本,便利店企业开始增加新技术投入探索解决方案。过去一年,便利店行业在数字化变革方面突发猛进,传统便利店深入进行数字化变革,互联网巨头也进场建立数字化生态体系。中国便利店在智能门店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各城市便利店保持平均两位数增速,一线城市市场趋于成熟,二线城市发展差异较大。在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其中广州每3076人就拥有一间便利店,便利店饱和度排名第五。
在零售业态中,广州除了购物中心、大型商超外,小商业也是特色之一,城市便利化程度很高,在街边随处可见连锁化的便利餐饮店、便利商店。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指出,便利店大多靠近居民区、消费区,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这种商业形态既可以和传统零售融合,在核心商业区打通小商业线上线下资源,也可以在新的社区、楼盘、商业主干道建立新零售商业网点。
“人货场的重构是新零售简洁的描述,实质应该是‘五种重构’,传统的商贸流通体系在新技术、新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销售这五种状态下实行一个全方位的重构,从而带来人、货、场、钱、物关系的改变。”在王先庆看来,与传统零售模式单纯卖东西不同,新零售的模式不只是卖商品,还可以卖一种生活方式,卖一种生活服务。传统零售模式的逻辑是企业实现商品的规模化生产来满足大众化需求,而如今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则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创造体验式消费来实现差异化竞争。便利店在提供生活服务上有天然的优势,和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跨界结合则可以输出生活方式,比如罗森和水果连锁品牌的合作可以突出新鲜感,全家推出“网红冰淇淋”体现了年轻时尚的品牌感。
业内人士认为,新零售出现后,原来的便利店市场份额必然会发生变化。但是与新零售的融合,将会让便利店更加便利,更加有利于居民生活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便利店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主动融入到新零售中去,不仅要更好地发挥线下的体验作用,还要拓展线上体验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