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最新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国民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多位专家指出,中美经贸摩擦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表现无疑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五大特点难能可贵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7月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5方面特点:
一是生产基本平稳。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6%,这三个增速都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的增速,说明供给结构在持续优化。
二是需求结构优化。1—7月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服务消费类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民间投资增长8.8%,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
三是就业物价稳定。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实现了全年计划的80%。7月份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1%,环比小幅上升,但主要是因为大学毕业生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同期,全国主要就业人员群体25—59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继续保持在4.4%的低位,平均工作时长等指标也都在改善。从物价来看,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生产价格指数涨幅略有回落,有助于缓解中下游成本压力。
四是新动能持续发力。工业机器人(16.970, -0.18, -1.05%)、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五是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22.6%。
刘爱华表示,考虑到目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以及7月份气候等各因素对经济运行造成的扰动,当前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相当不易、难能可贵。
稳扎稳打结构更优
针对基础设施投资从年初两位数增长放缓至1—7月份的5.7%这一情况,刘爱华表示,这一方面与此前年份基数较高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则在于各地方今年以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合规性、合理性的审查,以及环保标准提高等。“针对基础设施投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必要措施,长期来讲对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短期来讲可能会造成项目的延迟。所以,从数字来看,增速出现回落。”刘爱华透露,下半年中国要把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中国并没有采取“强刺激”手段,而是稳扎稳打谋改革、补短板,优化结构、提升质量。1—7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34.1%和15.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28.6和10.0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37元;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6.7和4.5个百分点。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数据与总体“稳”的特征相符合。相比于增速本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正成为重要的亮点与看点。“新旧产能之间、新旧动能之间正在加快转换。尽管新动能有效替换旧动能尚需时日,但新动能快速增长的态势却很重要,需要继续保持下去。”丛屹说。
经济基本面不会变
对于下一阶段经济走势,刘爱华表示,前7个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已经为下阶段经济走势打下了非常稳固的基础。
刘爱华说,从供给侧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下,今年以来转型升级势头明显、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到76.7%,同比上升了0.3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市场供需格局更趋平衡,为需求潜力的释放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从需求侧来看,不管是消费、投资,还是出口,都有稳定增长的基础,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和支撑条件没有发生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经济效益继续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初显,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进一步积累。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王一鸣强调,面对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稳应变、以进促稳,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巩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丛屹表示,尽管中美经贸摩擦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外部冲击和压力,但这并不是影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中国依然有着十分巨大的内需空间和改革潜力,都需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来释放。因此,只要进一步保持定力、提升能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就会底气更足、信心更强。”丛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