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前土地出让金总体仍处于历史高位,但从近期多家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的土地市场报告可以明显发现,虽然土地供应数量明显增加,可土地市场却已开启降温“开关”。
2018年10月份,受其检测的300个城市中,虽然共推出土地2628宗,环比增加11%,但实际成交土地却只有1845宗。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共成交588宗,环比减少16%,同比减少38%;从土地出让金来看,10月份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869亿元,环比减少9%,同比减少28%。
“临近年底,土地市场供应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地在全力保证年度土地供应目标的完成。”昨日,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受市场层面影响,各地土地供应目标完成度差异较为明显,导致部分城市土地供应集中在年底释放。从全年土地成交数据来看,受房企拿地谨慎度提高、房企销售走弱致现金回流慢、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土地市场已出现降温明显,尤其是土地流拍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10月份,一二线城市住宅土地的流标数量就以达到44宗,年内合计流标更是高达259宗,同比上涨176%。业内人士分析称,从2018年土地市场流标数量的增多,可以切实感受到“地王”地块的销声匿迹,而这作用在土地市场的直接表现就是“面粉降价”、楼市降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价因素影响,导致房企对于未来的房产上市交易价格持有更为保守的预期;另一方面,在楼市调控不断从严且不放松的背景下,也让房企对于未来楼市走势不抱有乐观态度;再者,虽然上半年央行向市场投放了更多的资金流动性,但对于房企来说,融资难依然是摆在面前暂未缓解的问题。资金压力的骤增也是房企拿地更趋谨慎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期土地市场热度偏低的背景下,更加有利于整治闲置土地的推进工作。而对于时有发生的土地流拍现象,该分析人士预计,在市场和企业关于地价的“磨合期”度过后,土地挂牌价格应当会更加符合企业预期,流拍现象同样有望趋缓。
从土地出让金来看,10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483.7亿元,环比减少15.6%,同比减少27.9%。2018年1-10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累计收入为18019亿元,同比减少0.5%,这是2016年初以来首次同比转负。
业内人士看来,土地市场的整体降温与房企的资金面有密切联系。其认为,随着融资渠道收紧,房企将把目光聚焦于其自有资金的充裕度上。受目前销售终端影响,且限地价、限房价、竞自持、竞配建等成为土地市场的普遍要求,房企在拿地方面 “精打细算”在所难免。
此前,融创、碧桂园、恒大等行业龙头均表示将放缓投资节奏,而房企在地块选择上的货比三家,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土地价格的下降。
据统计,百强榜单中有近三成房企10月份未曾拿地,且top30以后的房企拿地销售比下降力度较大,低于行业平均。2015年、2016年时,二十余家房企针锋相对、轮番加价的“土拍盛会”或难以再现。
数据显示,10月,40个典型城市整体土地成交均价为432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2%,同比下跌23.7%;土地成交溢价率13.1%,与9月相比下降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5%。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个月40城土地成交溢价率将会继续下滑至10%附近再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