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油价高度波动牵动了全球市场心跳。上周五(23日),原油价格大跌7.7%,创下2015年7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自10月初以来,这一价格更是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累计下跌了近三分之一。高盛上周指出,油价下跌反映出市场对2019年供应过剩的担忧。而稍作观察即可发现,这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美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美国石油业已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家之一。页岩油产量迅速增加让美国成为主要供油国。鉴于美国推动了原油产量的激增,眼下却又恰逢全球经济增长势头走弱,需求受阻,于是市场担忧不断升高,油价出现了加速暴跌。
不过,相比短期内的价格震荡,更有必要注意的其实还是石油市场的“势力分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据能源咨询企业英国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说,美国9月份原油日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65万桶,10月份原油日产量几乎与9月份持平,而沙特阿拉伯10月的日产量接近1100万桶,俄罗斯则为1140万桶。
英国IHS马基特公司副总裁丹尼尔·耶金说:“过去的世界被分为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两个阵营。如今则是三巨头的世界了。”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则称,当前变化对于占支配地位的欧佩克成员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
北京市社科院外国所副研究员、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戚凯就此对参考消息网表示,传统上,世界石油格局是供应驱动、两方合作,但目前这个格局正在朝消费驱动、多方博弈的方向发展。
他解释说,所谓两方合作,一方是以欧佩克成员国为代表的石油供应方,另一方则是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集团为代表的石油消费方。而现在的供需分布中,全球出现了两大油气供应带和三大油气消费中心。其中两大供应带是中东-中亚-俄罗斯、北美供应带,三大消费中心是传统的欧洲、美国和亚太新兴经济体。
戚凯分析说,在这个格局中,美国与亚太都属于“双高”,也就是消费高、出产高;中东-中亚-俄罗斯则维持着高产量、低消费的旧特征。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国际油气市场的博弈复杂程度已经明显上升,加之减碳减排、绿色能源等新因素的作用,国际能源市场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时刻。
作为曾经的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现在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前三大产油国之一。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该国2017全年原油(气)及相关制成品,净进口量只有370万桶/日,从波斯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总比已经跌至17%。另有机构预计,美国将在本世纪20年代初成为石油净出口国。显然,过去印象中美国依赖中东石油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而这将怎样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
戚凯对此指出,美国成为主要供油国的最大影响在于,它在制定中东政策时,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与否、中东石油出口国反应如何的权重正在前所未有地下降,也就是说,美国中东政策的掣肘正在显著减少。这就使得美国在中东、叙利亚问题上可以更关注本国的利益需求,更正面而强硬地对抗俄罗斯与伊朗,更少地考虑沙特等中东国家的利益诉求。
“大国权势、防范恐怖主义蔓延、确保地区权力均衡、能源安全、推行自由价值观等,这些都是美国制定中东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侧重,但无论如何美国都将基于综合情况做出考量,而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戚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