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LED照明行业分析报告 >> 2017年中国LED照明技术特点分析

2017年中国LED照明技术特点分析

2017-01-16 17:14:15报告大厅(www.bptrips.com) 字号:T| T

  LED在市场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且深受用户的欢迎,LED在技术的使用上体现出了不少的优越的特点,主要的特点具体有如下一些方面。现对2017年中国LED照明技术特点分析。

  通常一般情况下LED是一种在P-N结上施加正向电流时能发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的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其发光机理的核心在于P-N结,当外加正向电压时,P-N结的平衡被打破,P区空穴进入P-N结中和了原来的一部分负离子,N区电子进入P-N结中和了原来的一部分正离子,这样就使P-N结变窄,由于外加电场使P-N结电场降低,引起电子势能的减少,减少的势能则转化为电磁能,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电子减少的能量越多,释放光子的能量也就越高。

  2017-2022年中国LED照明产业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表明,LED半导体照明光源除具有使用寿命长、发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以外,还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由于LED启动电压和工作电压一致,所以不需使用镇流器。这样在节省成本和能耗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通断电的响应时间。

  随着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LED的发光效率正在不断提高,超高亮度的LED将要问世,势必会取代普通照明电光源,并大量节约能源且无污染。

2017年中国LED照明技术特点分析

  LED照明技术呈现八大趋势

  LED照明技术涉及面很广,是多学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其发展呈现八大技术发展趋势。

  一是提高LED照明整灯的能效:LED整灯能效现阶段由六部分组成:内量子效率、芯片取光效率、封装效率、荧光粉激发效率、灯具效率和电源效率。在一定边界条件下理论值是58%,目前较好的灯具能效也只有30%多,还有很大推进空间,上述六项均要达到90%以上才行,需要技术上有所突破。

  二是提高LED光源的光色质量及显色性表征值:提高LED光源的光色质量,要采用RGB多光谱组合,即多芯片组合或多基色荧光粉组合,达到合理的LED光谱量分布SPD,还要控制主要的光色参数,如色容差、眩光、光电闪烁等。LED光源显色性表征是个长期争论的课题,LED光源可实现多光谱的灵活组合,采用任何一种参数的显色性表征,都是有缺陷的,终极的表征可能是以光谱形式。还有专家提出采用色域指数(GAT)与CRI一起表征光对色彩的还原。

  三是LED照明灯具创新技术:LED光源、灯具目前是LED照明产业的重中之重,技术上要加速灯具造型和控制功能的创新,具体是灯具外观形状创意、尺寸大小灵活、光量按需调节、光色灵活变化、安装位置随意等。

  四是深入开展智能照明的研发及应用:智能照明的技术特点包括开放式、分布式、遥控遥测、兼容性、互动性等,是照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技术上涉及面广,关键技术有发光模组与驱动电源之间的界面整合等,目前亟须有统一的基础标准,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研发推广应用。

  五是大力拓展LED照明应用领域:推广在非视觉照明系统的应用,如医疗保健、生态农业、LED可见光明升88网址 以及红外LED和紫外LED的应用,这方面内容丰富,应用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LED显示应用技术重点开发高清小间距显示屏和高清可弯曲显示器技术,实现高清LED电视和高清可折叠、可穿戴的显示装置。

  六是窄光谱LED器件的研究:单个LED较窄光谱可实现组合LED光谱灵活性,可在LED显示中实现更大的色域空间,是很大的应用领域,实现窄光谱LED器件的技术要从材料外延上有所突破。

  七是白光LED器件将逐步转向RGB组合方式:采用RGB组合白光理论上具有更高的光效,并方便灯具调光、调色、调显色性等,技术上要重点提升绿光LED光效,RGB组合有可能成为普通照明的主流。

  八是天然光照明将是终极目标:随着LED多光谱照明的发展,人们将更重视节能照明、健康照明和生态照明,采用类似太阳光照明将是最佳选择,即天然光照明,利用LED技术可以实现,但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

  LED照明技术有很大发展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整灯的能效和光品质。在应用上积极推进灯具创新的同时,要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如智能照明、非视觉照明和高清显示器;在技术上要实现终极目标,即天然光照明,为人们提供节能、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