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面膜行业分析报告 >> 面膜产业布局

面膜产业布局

2020-07-31 21:02:59报告大厅(www.bptrips.com) 字号:T| T

  我国面膜市场约占全球面膜行业市场总量的47.6%,日本、韩国分列第二、三位,分别占18.7%、5.7%。美国、法国和英国仅占4%、2%和2%。面膜产业的中游是面膜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以下对面膜产业布局分析。

  从全球化妆品市场来看,在互联网发达、海淘便利等条件下,其市场规模呈逐年稳定增长态势,而面膜作为全球女性消费者在日常护肤中较常消费的一类护肤产品,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2019-2024年中国面膜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面膜市场规模仅35.8亿美元,2018年市场规模上升至71.8亿元。预测2020年全球面膜市场规模将达到87.8亿美元,到2021年时,或将达到95.4亿美元。

  2013-2021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面膜产业布局

  面膜的原理,就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通过面膜对皮肤的包裹,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使皮肤角质层得到面膜内所含的水分、保湿剂、营养剂等的补充。根据面膜的生产消费过程,可以将产业链条分为较为清晰的上中下游。现从四大方面来分析面膜产业布局。

  国产专业面膜品牌:御泥坊、膜法世家等

  国产专业面膜品牌主要包括电商起家的“淘品牌”与综合化妆品集团衍生的专业品牌,价格定位较低,贴片面膜定价多为3-12元/片。目前该类面膜品牌构成国内市场主力军,根据星图数据,2015-2017线上面膜销售额前三品牌均属国产专业面膜品牌;线下渠道方面,美即销售以线下为主,一叶子荣获2017H1屈臣氏非自有品牌销量冠军,膜法世家实体体验店成为亮点,2017年线下销售占比达到13.1%。

  国产综合化妆品品牌面膜线:自然堂、百雀羚、佰草集、珀莱雅

  2012年面膜元年后,国内各大综合化妆品企业相继进入面膜市场,凭借原有品牌知名度、成熟的渠道铺设及雄厚的资金保障,国产综合品牌面膜线增长迅速,在大众市场与国产专业面膜品牌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该类别面膜价格区间在5-30元/片之间,整体略高于专业品牌。百雀羚、韩后、自然堂等综合化妆品牌增长强劲,2017年线上市占率分别为第5、6、7名。

  日韩、台湾专业面膜品牌:美迪惠尔、SNP等

  日韩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肤质与审美均相近,其产品凭借出色的研发及功效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普遍青睐。该类面膜品牌价位介于5-22/片之间,略高于国产面膜品牌。早期日韩及台湾品牌并未意识到中国面膜市场的巨大潜力,期间其产品多经由代购等灰色渠道进入国内。直至2014年前后日韩及台企才开始在大陆正式开辟官方渠道,但由于错失电商红利及代购海淘定价冲突等原因,目前市占率与爆发力仍落后于本土头部品牌。

  欧美品牌面膜线:SKII、纪梵希等

  欧美面膜普遍定位高端,贴片价格超百元,最高单片价格达1980元/片(英国奢侈品牌Asprey面膜)。高价使欧美面膜定位于特殊护理品,使用频率远低于平价产品。不同于平价面膜主打保湿功能,国际品牌面膜注重高阶功能性的体现,如抗皱、提拉紧致等。该类面膜品牌目标消费人群显著区别于主流群体,定位高端、深度护肤需求人群。

  近年来本土化妆品加速崛起,缩小研发差距,借助电商降低营销门槛,助力形象重塑,产品升级稳扎稳打,依靠粉丝经济提升消费粘性。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面膜市场,电商占比高+消费者差异性需求+高性价比利好本土品牌,是少有的本土品牌占优势的化妆品类。对标日韩在渗透率与使用频次上有显著上升空间,具备品牌、品质和供应链优势的龙头机会大,享受行业千亿前景的增长红利。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